《百鸟朝凤》:一半是坚持,一半是无奈

作者: Dream阳 | 来源:发表于2016-05-18 22:24 被阅读885次

“变革的年代,浮躁的社会,没落中的坚守,凸显出生命的异彩。”

                                                                ——《百鸟朝凤》

约朋友看《百鸟朝凤》之初,她没听说过这部片子,于是我把那篇制片人下跪的文章发给她,她便有了兴趣,且影片看完之后赞不绝口!看完后,真的觉得这就是我们中国自己的电影,展现的是社会现实,真实深沉又充满情怀,不像现在某一些浮躁的影片,华丽有余,底蕴不足。

我们之所以把情怀看得那么重,是因为它象征了两样东西:1、正在坚持的东西。一些我们正在从事的事情,职业或爱好,事业或梦想,情怀是一种信念,做事的力量。2、一些永远成为遗憾的事。这些遗憾,一己之力,无力改变,所以更加想抓住。

坚持

每一部好的影片,戏里戏外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影片外,许多人都在为这部影片努力着、坚持着。导演坚持着自己心中的剧本标准,演员陶泽如在片场不停练习乐器,吴天明的女儿在父亲死后为了影片到处找资金,制片人方励下跪请求排片等等。

《百鸟朝凤》于2014年2月剪辑完毕,然而一个月之后,导演吴天明便离世了,于是《百鸟朝凤》便成了绝唱,且因为资金问题两年后才得以上映。有人说吴导的提前离世是个遗憾,我觉得并不,据说这部作品经过了几稿都没能通过,后来为了改剧本他特意闭关一个半月逐字逐句修改。他走了,但他尽心尽力完成了这部作品,不留遗憾地走了;他走后,亦不用看到国内文艺片惨淡的景象,不用看到制片人那一跪,因为以他的性格,不会愿意这样做的。

影片中,焦三爷对唢呐的坚持亦令人感怀。焦三爷为了考验游天鸣和蓝玉两个徒弟,费尽了心思,最终他选择了更敦厚踏实的天鸣作为自己的接班人,并传授《百鸟朝凤》。这个略显愚钝的少年,当初被父亲领来的时候并不入焦三爷的法眼,后来天明父亲打时没哭,父亲摔倒时他却流泪扶起父亲,这个细节打动了焦三爷,使他破例收了天明为徒弟。过去老一辈的匠人,更注重的是德,有才亦有德才是他们最看重的。正像焦三爷说道:“唢呐,不是吹给别人听的,是吹给自己听的。”


然而,时代在变,唢呐在无双镇人们的心里变得不那么重要了,练接师礼也取消了,再加上西洋乐队的出现、各种演出,某一时竟盖过了唢呐的光辉,吸引了更多的人。焦家班的消失,游家班的难以继任,令唢呐班的人一时找不到方向,迫于生计,师兄们纷纷放弃唢呐另谋生路,天鸣是痛在心里,却有心无力。

听说几个师兄都不愿意出活后,焦师傅很气愤。我永远记得他颤巍巍的身躯,还有他激动地把二师兄行李洒落一地后心寒的样子。最后,游家班终于接了一场葬礼上的活。葬礼上,焦师傅说,村长算得上是一个德高望重的人,所以能吹百鸟朝凤,也应该吹百鸟朝凤。不巧的是,那天天鸣生病,焦师傅就亲自上阵吹百鸟朝凤。唢呐声响起,洪亮动听,惟妙惟肖,听着百鸟朝凤的曲子,仿佛看到了“群鸟数百随之”的景象,仿佛看到了那一张张淳朴的脸上岁月刻下的纹路,亦能够感受到透着千年城墙传来的的深沉而厚重的文化气息。

然而慢慢地,血顺着焦师傅的唢呐流了出来,头发花白的焦师傅咳出了血,他是在用生命吹奏,向世人展示自己的决心啊。

无奈

影片中的焦三爷说过,“百鸟朝凤”是吹给那真正德高望重的故人的,与钱无关。这也正是吴天明内心的真实写照。做许多事都跟钱无关,但是最后又不得不用到钱,文艺片的卖座常常要与票房挂钩,就是这样的一种坚持和无奈。

从辩证的角度看,影片本身很赞,但也有无奈之处:

第一、结局没有告诉我们,唢呐是如何传承的。或许这本就无解吧,这不只是导演和匠人的遗憾,更是我们整个社会的遗憾。结局艺术化的处理给人充分的想象空间,最后焦三爷的那一眼,还有他默默前行的背影,落寞却坚毅,让人久不能忘记。

关于这点,一个向来乐观的姐姐跟我说了她的观点,其实天明站在坟前吹的“百鸟朝凤”那一幕仿佛把师父从坟里吹了出来,焦师傅就是唢呐艺术的化身,是一种升华,意味着唢呐的路还很长。

第二、关于这部片子的商业运作也有一些争议,一些人说《百鸟朝凤》缺乏前期宣传,什么发布会、宣传会通通没有,初上映时,虽有张艺谋、冯小刚、徐克、黄渤等许多导演和演员的力挺,但却票房惨淡,有着被迫下线的危机。

制片人的一跪可谓华丽逆袭。于是一些人指责这样会造成文艺片的恶性循环而非良性,因为这一跪而好奇去贡献票房的人不在少数,但无形中挤压了同时期上映的其他文艺片。这样一跪千金的营销模式,虽然成功但无法复制,无法改变中国文艺片市场的残酷现实。

第三、传统家庭教育的某些弊端。影片中也透露出一些传统教育的弊端和无奈,自己的身边也能够找到这样的例子,且不在少数。天鸣的父亲不尊重小孩子自己的意愿,把曾经没能实现吹唢呐的梦想强压在下一代身上,好在那个年代农村的孩子都比较踏实能吃苦,社会也比现在单纯,要放在现今,如果对孩子引导不正确,恐怕会适得其反。自然了,这并不是影片的重点。

无论怎样,这部片子完全可以和同时期上映的《美国队长3》媲美,传统与新生事物,就像《易经》中的阴阳,相互对立又相互转化,缺一不可。

中国电影需要多样化,但是更需要坚守一些自己的特色。《百鸟朝凤》这样如此用情至深地讲述艺术传承的影片,在八面来风东西方文化交汇的现实中,还能保持这样的文化定力,实属不易。

我们接受这部影片打的情怀牌,我们认可吴天明的为人,我们更愿意为传统文化的坚守点赞!希望“我们”这个队伍,越来越壮大。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净土,有自己的坚持、自己的梦想,有些人的已经实现,而有些人还是在路上甚至此生再没有机会实现,但是它就是真实存在的,受到珍视。没有信念的人生如同walking dead,行尸走肉。观念可以改变,身份、职业都可以改变,但是信念不能变,情怀不能没有。纵使身处一片黑暗,也要满怀对黎明的渴望。

大树如没有深厚的根基,无法参天;前行的路上,永远不要忘记了自己的根在哪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百鸟朝凤》:一半是坚持,一半是无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uwwr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