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书影君
01
提起考验观众智力的烧脑悬疑影片,我在第一时间想到以下几部:《小岛惊魂》、《记忆碎片》、《禁闭岛》、《盗梦空间》、《惊魂记》、《七宗罪》。
这些烧脑悬疑片,都具有什么样相同的特征呢?
第一,故事情节的展开,都围绕在一个视角非常狭窄的空间。
比如密室、比如小岛、比如梦境。只有在封闭空间,导演才能发挥上帝之手的作用,控制每一名观众。
第二,剧情反转再反转,结论否定之否定。
优秀的悬疑片编剧,可以令影片达到人生的三重境界:第一层境界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层境界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层境界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第三,影片开头一定会将观众引入歧途。
从一个看似符合常理的场景,层层递进,让观众每隔一段时间,便感觉到触摸到了事实。但随着真相的逐渐浮现,直到影片结尾的最后一刻,观众才真正地恍然大悟,同时佩服导演、编剧强大的控制能力。
烧脑影片最大的特点,就是让观众会反思:“令我们坚信不疑的人或事,就一定是真实的吗?”
2017年9月15日在国内上映的西班牙悬疑片《看不见的客人》,就是这么一部影片。
这部影片,在豆瓣上的评分高达8.6分,有近12万人参与了评分。要知道,最近热映的影片《敦刻尔克》,豆瓣评分也就是8.6分。
所以,这部影片值得期待。
本片的导演,是奥里奥尔·保罗。1975年出生的保罗,之前还导演过一部悬疑片《女尸迷案》(2012),另外担任过两部影片的编剧,分别是《茱莉亚的眼睛》(2010)以及《绑架》(2016)。可以看出,保罗导演的兴趣,主要就是悬疑影片。
提起悬疑大片,国内观众首先想到的就是美国好莱坞,以及希区柯克、马丁·斯科塞斯、克里斯托弗·诺兰、大卫·芬奇等悬疑片大师。
但是,一些其他国家的小众影片及不太知名的年轻导演,同样可以制作十分优秀的悬疑影片。
02
影片围绕一起凶杀案展开。
事业有成的年轻富商艾德里安(马里奥·卡萨斯饰),被人打昏在宾馆房间。醒来后,发现身边躺着自己婚外女朋友的尸体,随后警察破门而入,以涉嫌杀人为由将艾德里安逮捕。
被取保后,律师会见了艾德里安。艾德里安一再强调自己是被人设计陷害,凶手另有其人。而艾德里安的律师弗吉尼亚·古德曼(阿娜·瓦格纳饰),为了保证辩护,则要求他在规定的两个小时内,将事情的全部真相和盘托出,不能有任何隐瞒。
当然,不是所有的人都愿意向外人坦露自己的秘密,而律师如果不掌握客户的真实隐情,则会令辩护陷于被动,甚至导致失败。
于是,随着律师古德曼与富商艾德里安之间彼此的隐瞒与反问、坦白与怀疑,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惊人内幕,一个案中有案的意外真相,在一次次的心理暗战中,逐渐地浮出了水面。
评价一部悬疑片是否优秀,我的标准,就是看影片的细节是否真实、是否丰富。
《看不见的客人》一片中,充满了对于不同微小道具和细节的反复展现,比如打火机、钢笔、怀表等等。
细节是魔鬼。
而这些细节和道影片中一个个的细节,如同散布于全片始终的密码提示问题,促使观众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到对剧情画面的观察与思考之中。并在新的情节出现后,不断地推翻自己之前的判断,重新建立新的结论。
所以,好的悬疑影片,是值得观众“二刷”、“三刷”,反复观看的。具的真正含义,也许只有到了片尾结局的出现,观众才会真正注意。
03
这种不断地否定自我,对于观众来说,也许过于沉重。毕竟,考验观众智力的影片,会让一部分不那么喜欢动脑的观众感觉吃力。
至于吗?看电影本来就是放松休息的,标配应该是爆米花和可乐。看部电影,还需要做笔记和猜谜语,搞得和完成一份毕业论文似得,累不累啊?
或许有一些观众真得感觉累,但对于悬疑电影的真正影迷来讲,每观看一部精彩的悬疑电影,都像是进行一场自我挑战、自我超越的冒险之旅。
我觉得,真正优秀的悬疑影片,会让观众的视角和观点,不由自主地随着导演精心布置的线索,一步步走下去。
观众每一步的思考结论,看似是自己独立判断的结果,但其实却恰恰落入了导演的圈套。你以为是自己的判断,其实,却是导演让你这么判断的。这种潜移默化控制他人心理思想的技术及方法,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总是能遇到。
比如超市货架上商品摆放的顺序、“双十一”、“双十二”你那“不购物毋宁死”的焦虑,以及网络上满世界飘扬的成功者的成功方法。
只不过你没有察觉,或者察觉到了,却依旧心甘情愿将自己的判断权利交给他人。
烧脑的悬疑影片不能剧透,否则就失去了观影的乐趣。
所以再次推荐你亲自观看西班牙悬疑影片《看不见的客人》,让我们进入一场头脑智力的蹦极之旅,展开一场对导演试图控制你思维的狙击战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