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微课
昨日从乡下回,带了些生花生过来。一大早我问姐姐:上午有空吗,我拿些新鲜花生过来。
姐姐好久没回我,如果要跟姐姐沟通什么事情,我一般都是发微信问过,如果她及时回信息了,我就可以打电话给她。
平时也极少去姐姐家,别说她现在搬到新房子离我们更远些了,就算离我们近时,也极少去。
虽然,我有姐姐家的钥匙。
姐姐放了一把钥匙在我这里的,说是有什么要拿的,我直接可以开门去拿,或者妈妈来县城了,也可以直接开门进去,还有一个假如把钥匙忘单位了,我这里有备用钥匙,有备无患吧。
钥匙放我这里好久了,我没有去开过姐姐家的门。
人长大了,虽说是亲姐妹,也不是说去就随时去的。
不像小时候,同睡一张床,同在一张饭桌上吃饭,同走一条小路上学,还记得我们在高中时,那时姐姐读高三,我读高一,母亲怕我们吃不饱饭,帮我们租了一套房,自己带米去做饭吃,那时和堂姑租同一家人的房子。
堂姑是做生意的,那时她会做豆芽卖,每天也是好早起床,姐姐每日也起得好早,起来读书和做饭。
其实我们不会炒菜,母亲会做一些能吃好几天的菜给我们,比如说萝卜干,炒黄豆等,我们就着这样的菜吃,有时也做稀饭吃,做稀饭的时候里面加些黄豆,我们俩吃得津津有味。
姐姐那时很刻苦,精气神比我足,她早早起来读书的时候,我就想睡觉,我的成绩没姐姐好。
姐姐考上大学后,我自我解嘲:家里经济状况差,不为家里增添负担,我还说激流勇退,学校毕业考试后,拿了毕业证就回家了吧。
家里经济状况确实不好,姐姐考上大学后,不够学费,后来是去堂姑(不是卖豆芽的堂姑,另外的一个堂姑)家借钱。所谓的借钱,就是借一百块钱,每个月付5元。那时租了500块钱给姐姐开学。
这是多大的经济压力啊。但当时开学就是借不到钱,父亲的工资不高,卖的两头猪不够开学,跟大舅借了点,还是不够,除了我和姐姐,还三个弟弟的书包呢。
姐姐上大学后,偶尔也会回家,每次回家,都会买一大包好吃的回来,所谓好吃的,就是学校里的早餐,如花卷、油条、包子、油饼类的。
其中有一些家里有卖的,但有一些我们根本没见过也没吃过的。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学校的更便宜,这些都是家里平时舍不得吃的,姐姐在学校拿优等的奖学金,就着并不多的生活费,省吃俭用,带着这些不是零食的小零食回家,给家里带回一些快乐。
我还记得姐姐有一个很要好的大学同学,是城里人,家里很富裕,也跟姐姐到我家玩过一次。
她穿得好,吃得好,唱歌也很好听,那时姐姐经常跟我说起她,满心的羡慕。
后来那位大学同学跟着姐姐一起来看看乡下的风景。
那晚姐姐和她的大学同不睡一床,我跟妈妈睡一床,弟弟们睡一床,就在老房子里的一个大房间,大房间摆了三张床,中间没有隔墙,姐姐的大学同学在床上唱歌,唱的小背篓,声音清脆悦耳,好听极了。
我也喜欢唱歌,记得那晚我也唱了首歌,但唱的什么歌,一点都不记得了。
我高中毕业后,就去南国飘泊了,姐姐大学毕业后,分配了工作,和姐夫结婚后,没有房子,后来凑钱买房,还跟我借了两千元钱,过了好长一段时间的拮据日子。
外甥出生后,姐姐一边上班一边带小孩子,日子更是苦不堪言,姐夫的母亲到照顾过一段时间,但那老人家不是个很灵敏的人,还会说说闲话,有时帮不上忙,还得照顾她老人家。
姐姐回想起那段时间,真是苦不堪言。有一次累得在半路上晕倒了,她骑自行车回家,连人带车滚到坡下去了,醒来后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好在老天保佑,只是皮外伤,后来姐姐再也不敢骑自行车了,电动车也不骑,驾照也不考。
姐姐家还清了买房的款,日子终于越来越好了。就跟读书一样,姐姐教的班级总是优秀,分班的时候,学生都爱挑选着姐姐的班,姐姐也获得了老师该有的各种职称,她自分配起,就一直在离县城较近的那个镇中学教书。教出了很多很多的学生。
很多学生对姐姐念念不忘,有时在街上碰见我,居然叫着肖老师。或许,在外人看来,我跟姐姐长得很像,但姐姐比我偏高些,偏瘦些。
我一直在想,我们姐妹俩的身材之差别,也许就是因当初对学习努力的程序不一而导致的吧。如果当初,我加把油,再努力些,生活也会跟姐姐过得一样滋润吧。
姐姐在将近十一点的时候回了信息我:家里有新鲜花生,我们跟朋友外出漂流了。
好的,玩开心些。我给姐姐发了一个笑脸过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