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每天写1000字散文
教学札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教学札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作者: 阅己阅人 | 来源:发表于2023-06-22 23:14 被阅读0次

昨天是端午节,法定节假日,由于中考调整上课时间,我们是正常上周四的功课。同时,昨天也是期末复习周前的最后一天,对于语文科而言,意味着复习周前剩最后两节课,可是还有一个单元的内容没讲。

这是必修下册第三单元,按照期初的教学计划,这个单元也是安排两课时。本单元所选的几篇文章反映了人类在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多个领域中的探索及其发现,其中,《中国建筑的特征》和《说“木叶”》是传统篇目,《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和《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是新教材的新编篇目。

时间明显不够,取舍势在必然。基于各种因素的考量,我决定用一节课讲《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另一节课让学生自由阅读其它三篇课文。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明确指出的,它告诉我们:教材不过是教学的媒介、手段和载体。

那么,借助这篇课文的讲授要达到什么教学目标?由于时间紧,促使我精打细算。

首先,列出五个基本可以涵盖课文内容的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研读课文,按要求提取相关信息。在学生回答问题时,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纠正。比如,在回答“哪些因素促成屠呦呦发现并提取青蒿素”这个问题时,不同的学生提取的信息就出现重复的现象,我就顺便提醒他们在考试时提取信息组织答案要避免类似的重复。

其次,屠呦呦作为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本土科学家,值得我们为之自豪,可以引导学生把这篇课文涉及的诸多值得关注的方面,作为作文素材积累起来以备写作之用。比如,屠呦呦坚持研究近半个世纪才获奖,其间展现出的严谨求实、勇于探索、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是值得学习的;又如,屠呦呦从东晋时的中医药方中得到启示,与现代医药科学紧密结合,运用现代科学和技术,才成功发现并提取出青蒿素,这可以用在“传统与创新”的话题中;再如,屠呦呦用“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这样的标题,同时文中还列举了中医药对其它疾病的确定性疗效并指出这不过是沧海一粟,这说明中医药对人类健康的贡献还远不止这些,我们要对中华的传统文化发自内心的引以为豪……

课后反思,感觉这样的课程安排,效果不错。说不定哪位同学因为学习了这一课,在心中种下了一颗热爱传统中医的种子,那是更为美妙的事了。

相关文章

  • 《课程的逻辑》读书心得

    新课程理念一再强调,要“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是的,教材不是法典,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编教材的人是有局...

  • 巧用“主题阅读” 做到精简课时

    “双减”政策下如何打造高效课堂?——精简课时 教师要转变“教教材”的理念为“用教材教”,教重点而不是教课本,“教什...

  •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

    用教材教人,不是教材有什么咱就教什么,而是学生需要什么我们才教什么;不是根据教材的结构来选择教学的结构,而是...

  • 交通方式设计

    《英语课程标准》里的要求是英语老师要“会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可以对教材进行合理的“...

  • 教教材 用教材教

    余映潮老师在讲座中再次提到有关用教材的问题。不要完全教教材。 关于教材的话题以前就听过,不要一味死教教材,要用教材...

  • 学习授课1

    1、重塑课前备课。 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更要按课标要求教;变教学目标为学养目标,变重设计目标为重达成目标;...

  • “做有根的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新课程教材与教法 郑州 虎鹏 “做有根的语文教学”(崔峦) 用教材教。...

  • 《课程的逻辑》读书笔记之二十三

    本章揭示教材创新的根本课题是确立科学的教材观。教教材和用教材教是教学实践中的两种教材观的分水岭。科学的教材...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B刊2020-2021年连载《语文课理15论

    • 01.“语言”教学论:抓住语文课程的本质――是“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 • 02.“教学”有效论:拨正建构...

  • 打造活力课堂的47个窍门

    文/摘 1.重塑课前备课 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更要按课标要求教;变教学目标为学养目标,变重设计目标为重达成...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学札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vmmy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