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语自《孟子·离娄上》
今日,按工作进行员工的绩效考评。看着“琳琅满目”绩效评语,恍如在读一本至上的哲理书,在这里,就可以看尽人生姿态与行为,你我思想与道德。
每人一双眼睛,却都是放在了观察别人的不足与短板,而少有人反观自视野,看看自己内心操行与作为的不光彩。
每一个人,左手拿着放大镜,把别人身上的瑕疵,放大到无可理喻的错误与荒唐;右手拿一缩小镜,把自己的荒诞不经与桀骜不驯缩小到合情合理的正常。
真可谓,人有两眼,一大一小;大的看别人,看的清楚明白,小的看自己,看的糊涂模糊。
这时,看到对一名新员工的评语为“好为人师”,我甚是不解。一个新来不足一年的员工,怎能会做到在老员工面前“好为人师”。他即使好为人师,也许那些老员工也不会太买他的帐吧。
我对此深入了解,方才发现此处用词不够恰当。真实情况是,这位员工面对任何咨询,便会事无巨细的将事情的原原本本的讲给对方,不嫌其烦。有要把对方当成“白痴”一般对待,他不嫌烦,但对方却听烦了。不免产生了“好为人师”的错觉。
下午,与这位员工沟通了一番。告诉他工作中沟通的诸多技巧,沟通不是聊天,沟通更不是讲课。要将对方真正需要,以最为简练与精简的话语,最有效率的表达出来。不管不顾及对方的需要,依自己的猜想来讲解,似有强人所难,为人不接受。我比喻到:你喜欢吃馒头,就与喜欢吃米饭的同事,大讲特讲馒头的香甜与嚼头,你讲的再多,对方还是觉得米饭香。此时,员工似有所悟,不知道是否已经真理解,象征性的道谢后离去。
萌针对“好为人师”,在此不妨就多说两句。
为人师,实在没有什么不好,反而是无尚的崇高。为人师,则“传道授业解惑”是也。想想,自己学习所得,实践所悟,转化为实用的学问,无偿的告知大家,该是多么的高尚与心胸。
孟子这句话的重点,是在“好”。好为人师,人经常有一个毛病,特愿意表现出自己的与众不同与博学。一个“好”字,淋漓的展现出的是心理上的满足,通过当别人的老师,便让自己更加的了不起。通过教育别人,教导别人,从而满足自己心中隐藏的虚荣心与满足感。
有了偏好,便有了欲望。欲望生,失其真。有了欲望,人便会毫不犹豫的丢弃了自己的本真,去追逐欲望而后快,在欲望的大道上,乐此不彼,生命不止追求不停。
欲望,是人生中的一种盅。中毒后,便是疯狂与妄想。好为人生的“好”,便是中了爱慕虚荣的“盅”。
人之患:大家都喜欢当别人的老师,而不愿意当别人的学生。似乎,当了学生,便是有了矮了一辈的委屈感。
“好为人师”的人,重在求取名声,显摆才学,以示聪明。好为人师,便将自己的目标锁定在“为人师”,而不再是做学问,宣传学术,丢弃本真而执着末枝也。
王阳明说:人生大病,在于一“傲”字。习惯了“好为人师”,我们心中难免就会产生傲气。觉得自己桃李天下,都要听我的,我变成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大圣人”。
心中有傲气,往往就少了骨气。无骨气的人生,便是随意而行,已无心中大道。
好为人师不太好,还是要俯下身来真真实实做好自己,为上,为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