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崎俊的电影《龙猫》第一次在日本上映,是在30年前,那时候我大约连日本是什么也不知道。
我第一次看《龙猫》,是在17年前,那段时间刷了宫崎俊的所有影片,《龙猫》因其温暖与纯真,让我记忆深刻。
前几天《龙猫》开始在国内上映,我毫不犹豫的带着大宝走进影院,希望在我重温美好记忆的同时,也把这颗爱与力量的种子种在他的心里。
重看影片,我有了很多新的体会,但一同观影的小朋友们的反应,却是令我始料未及的。
17年过去了,我从一个小女孩成长为两个孩子的妈妈,再看《龙猫》,关注点自然而然的转向以前很少注意到的亲子关系。
影片中小月与小梅的爸爸妈妈,各有一个情节让我印象深刻。
在小月跟着父亲与妹妹搬入新居不久后,就有邻家的小男孩跑来告诉她们,这幢房子是鬼屋,第二天小月去看望住院的妈妈时就悄悄告诉了她。结果小月的妈妈惊讶而欣喜的回应说:“真的呀!那可太有趣了!我喜欢鬼屋,因为我也好想见见鬼长什么样子呢!”
看到这里时,我的心底暖暖的。
小月的妈妈肯定不是只有这一次这样回应她,想来小月从小遇到令她不安的事物时,妈妈一定都是这样淡然而坚定的给她反馈的,这种稳定的态度对于一个只能从母亲也必须从母亲那里才能看到自己的小婴儿来说,是多么有力量的内心支持啊!
小梅第一次遇见龙猫并告诉自己的爸爸与姐姐小月后,小月一开始是不相信的,而爸爸却说小梅这是遇到了森林守护者,还带着她们俩一起去山上的神社表达感恩。
当小月问自己什么时候才能遇上龙猫时,爸爸笑呵呵的回答她:“那要看你有没有这样的好运气了!”这一幕中小月脸上的懊恼与小梅脸上的自豪让我情不自禁的微笑。
小梅的爸爸也肯定不是只有这一次这样相信她,想来无论是小月还是小梅,无论她们表达着怎样让人匪夷所思的事情,爸爸一定都是如此发自内心的相信着她们的。
有这样一对坚定、包容、接纳并信任孩子的父母,小月与小梅成长为健康自信,温暖有爱的孩子实在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
如果说影片中的情节从正面描述了养育者的状态对孩子内心世界惊涛骇浪般的影响,那影片外观影小朋友的反应则从负面验证了这一点。
影片中小月和小梅的爸爸是一位大学老师,在业余时间写作。搬家后的第二天,当小月去上学,爸爸沉浸在写作中时,小梅开启了她的户外探险之旅。
当小梅想追随两只小龙猫钻进一个树洞时,影院中响起好几声孩子们的低呼:“不要!”“别进去!”。当小梅从树洞中掉下去时,我清楚的听到后排一个小男孩喊道:“呀!完蛋了!”
当小月接到医院的电报跑去给爸爸打电话时,小梅不愿意原地等着,她追着姐姐跑了出去,但因人小腿短跑不快,很快就把姐姐跟丢了。当她四处寻找姐姐的身影时,影院中不断能听到孩子的声音:“她丢了!”“怎么办?”“呀,糟了!”以及那声熟悉的:“完蛋了!”
这样的情景不是一次两次,当小月小梅夜晚醒来跑出屋外去寻找龙猫时,当小梅不肯听姐姐的话执意去医院找妈妈走丢时,甚至是小月与小梅趴在龙猫身上随它一起滑翔时,我都听到了类似的呼声……
一起观影的小朋友基本都在6、7岁,这应当正是一个自由自在敢闯敢做天不怕地不怕的年龄呀,可他们中一些人却被焦虑与恐惧缚住了。
为什么?
我家小宝生在六月,到过年的时候她不足一周。我原本担心放炮炸裂般的声响会惊吓到她,还想了很多给她遮挡的办法,结果炮竹声响起时她不仅不害怕,相反还表现的很兴奋。
“这是个胆儿大的孩子。”我心里想。
第二次过年时她已经会走,我牵着她出去看放炮,她依旧很开心。其中有一个会转圈的花炮射程很远,火花四溅,我怕烧到她的衣服,就赶紧抱起她往后退了几步。大概是感受到了我当时的紧张情绪,她开始哭起来,并且,在之后任何一个听到炮声的时刻大哭。
我们的不安与焦虑的破坏能力超出我们的想象。
户外玩耍时,一个调皮的小男孩试图爬上小假山,有人一把拉住他:“不敢爬!掉下来摔破头!”一个小女孩看到别的小朋友在挖土,也想玩一玩,刚把手伸向泥土,有人大喝一声:“别动!都是粑粑!”这样的孩子将来看《龙猫》时,大概也会喊着“不要!”“别去!”“完蛋了!”。
孩子的成长需要铤而走险的自由,不能冒险对孩子来说是巨大的挫折。如果他们不敢尝试,不敢犯错,对出现的错误焦虑而恐慌,他们要怎样过以后的人生?
手脚的束缚总是可以打开,而内心的束缚却是看不见的。愿每个孩子的内心都有温暖而有力量的龙猫存在,这只龙猫,是被养育者放进孩子心里的,那是包容与信任,那是爱与自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