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瑗上了飞机之后,给父亲发了个信息,说自己要去国外待一段时间,让父亲照顾好身体。
林如紘这才知道她又去了国外。
他又心酸,又恼火。
心酸的是女儿对他的体谅,恼火的是安青萍的态度和做法。他不知道安青萍和女儿见了面,也不知道她们谈了什么。但他知道女儿的再次离开,与安青萍的态度有很大的关系。
他让秘书去接安青萍回家,安青萍却说现在还不想回来。林如紘没想到安青萍柔顺的性格里也有这么固执的一面。他团团转地忙完了手头上的事情后,亲自去了一趟安青萍的父母家。
门开了,安青萍看到是林如紘,瞬间有些犹疑和不安,她嗫喏着:“老林……”
林如紘目光如炬地盯着她:“青萍,到现在你还认为只有你的感受最重要,只有你的想法需要照顾吗?人要学会弥补过失才是知错。”
安青萍震惊地看着他。
林如紘继续说道:“你现在的做法给别人带去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在这件事里,最需要理解和宽慰的人不是你。如果考虑清楚了,跟我回家吧!”
安青萍呆住了。
……
没有反抗的余地。安青萍跟着林如紘回家了。
再次回到这个家,安青萍心里五味杂陈。她这次离开家,心里很是下了一番功夫。她觉得林如紘一定不会原谅她对他的欺瞒,也不会原谅她对林瑗的伤害,所以才提前离开。
显然在林如紘的观念里,犯了错一走了之,用“我错了”一言以蔽之是通不过的。安青萍意识到了她和林如紘的差距,很奇怪这么多年没有发现林如紘性格这么坚毅。也许是她跟着他生活得太顺利,也许是他在无形中给他挡掉了太多可能会犯错的机会,也可能是她太珍惜跟他在一起的日子而变的严谨了很多。
没有冲突就不会更深刻地理解一个人。安青萍觉得自己重新认识了他。
那么经过这次事情,他要对自己彻底失望了吧,原来我是没有原则,处事这么浅显的一个人。安青萍默默地想。
……
林如紘坐在客厅的沙发上,看着安青萍默不作声地收拾着鞋柜里的鞋子。她细心地把鞋子摆放好,然后整理了一下进门柜子上一些随手放的信件报纸和杂志,接着又去厨房里烧水,收拾橱柜。
忙忙碌碌的,这是逃避跟他交谈吗?
林如紘沉默地坐着,安青萍在厨房里开始准备晚饭。
……
林如紘想起第一次见到她的时候,她的眼睛里就有故事。
林如紘那时候已经独自一人抚养女儿林瑗十年,他忙的时候林瑗都是送到爷爷奶奶家。女儿自小失去母亲,性格敏感内向,情感不容易表露,让他很担心。给他介绍对象的人很多,可他只想着找个温柔细致的有爱心的女人,能全心全意陪伴女儿。
至于再生一个孩子,他是彻头彻尾抗拒的。妻子因为生女儿去世,给他带来了永久的心理创伤。
但凡女人,都想生一个自己的骨肉吧!毕竟常理来说,非己骨血,养之不熟。养一个这么大的孩子,怎么能算是自己的呢?于是他的婚事就从三十多岁一直搁浅到四十多岁,直到遇见了安青萍。
安青萍是真心实意地爱林瑗。他看的清清楚楚,他也因此而更爱护安青萍。虽然他现在才知道,原来安青萍做过母亲,她把自己无处投放的母爱全部给了林瑗。
无论如何,他感激她。
虽然在六年前,她做了糊涂事,带给了女儿伤害。但是一码归一码,不能因为这件事而否定之前她的努力。
……
林如紘非常清楚自己,如果在十八年前两人认识伊始,安青萍跟他坦白自己有个私生子,他一定不会跟安青萍结婚。
他是个对人要求很高的人,也坚持用人的行为做法来定义一个人。嘴上说什么不重要,重要的你的做法。不要用年轻无知,青春冲动来为自己辩护,年轻时奋发有为努力上进的青年大有人在,他们言行检点严于律己,但你不是。
林如紘微微摇头。
但是,现在的情况与十八年前不同,因此他也不会用当时的标准来对待安青萍。
林如紘想起女儿在读高中的时候看过一本《小王子》,他闲来无事也翻着看了一遍,里面有这样一段话,大意是一只狐狸对小王子说:“对我来说,你只是一个小男孩,就像其他成千上万个小男孩一样没有什么两样。我不需要你。你也不需要我。对你来说,我也只是一只狐狸,和其他成千上万的狐狸没有什么不同。但是,如果你驯养了我,我们就会彼此需要。对我来说,你就是我的世界里独一无二的了;我对你来说,也是你的世界里的唯一了。”
因为他们之间彼此需要,已经建立起了深刻的关联。
世界上有千千万万朵玫瑰,在一开始每一朵玫瑰对小王子来说没有差别。
只有那朵,他为了她浇水,杀虫,挡风,还会吵架。对于这朵玫瑰,小王子倾注了感情和心思,对他来说是有最大的意义。
安青萍对他来说就像是小王子所钟情的那朵玫瑰花。这么比喻可能有点矫情,但意思是一样的。在他们认识之初,她对他与别人无异,他尚能清楚地判断和理智地取舍。但现在,他们有共度十八年的时光,他们之间的感情已经进入血脉,无论她有再大的缺点,他只能弥补,不能舍弃。
何况,现在还有柳元和林瑗的关系。
……
这些道理,林如紘自己不用讲都知道。但他得给安青萍好好谈谈,了解一下她的顾虑,再确定接下来怎么做。
吃晚饭的时候,林如紘直截了当地问安青萍:“你还有别的想法吗?”
安青萍陷入沉思,她最近沉浸在自己的感受里,没有太认真地考虑过这回事。也许在潜意识里,她是希望林瑗和柳元不在一起的,否则自己也不会这么消极。
但这显然与林如紘的想法相悖,也许是自己偏颇了,她开始正视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