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听书的时候,第一次接触心理表征这个词语,要是单看这个专业的词的话其实挺不容易理解的。但是听了讲解之后,才发现这就是我们时常所说的下意识的反应。
以下放一点比较专业性的回答。
心理表征是认知心理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指信息或知识在心理活动中的表现和记载的方式。表征是外部事物在心理活动中的内部再现,因此,它一方面反映客观事物,代表客观事物,另一方面又是心理活动进一步加工的对象。表征有不同的方式,可以是具体形象的,也可以是语词的或要领的。
心理表征说得通俗一点就是一种下意识的反应,是一种与我们大脑中正在思考的某个物体、观点、信息或其他任何事物相对应的心理结构。
比如,一提到蒙娜丽莎,很多人的脑海中就会“看到”那幅画。又比如提到“狗”,假如你从来没见过狗,那么狗的所有特点都只是无意义的数据与标签。但是当你养过狗,那么所有的信息都被整合到一个全面的概念之中,由狗这个词来表征。
那么心理表征的作用在哪里呢?
在《刻意练习》一书中对心理表征的阐述:
一、心理表征有助于解释信息,因为你已经建立了一个用来解释、组织信息的心理结构,新的信息变成了不间断故事的一部分,你能更加迅速地消化,并转移到你的长时记忆中。
二、心理表征也有助于组织信息,精心创建的心理表征,让你可以立即吸收考虑更多的信息,不把信息作为孤立部分看待,而是当成整体中的一部分。
就拿我注重的育儿来说吧!
一个有孩子的人或者懂得一点育儿经验的人(A)和一个没有孩子或者有了孩子但不懂育儿的人(B)放在一起,我们来假设一个孩子与孩子之间的矛盾,来看看他们将是什么样的处理方式呢?
两个孩子因为谁弄坏了玩具,发出了争吵,这时该怎么办呢?
A因为有了一些育儿的观念,下意识反应可能只在一边看着,试着让他们自己去解决问题,实在解决不了了自己再参与其中,最后再找出让两个人都能顺利解决的办法。
B的下意识反应可能是上去就问:谁弄坏了,谁负责;或者根本就不管;更甚一点的或许就是要么指责自己家小孩要么指责别人家的小孩,根本不会去考虑事情的本身。
那么明显的A类人在育儿方面是有意建立了自己的心理表征的,所以他的下意识反应也比较会合理一些。
因为平时刻意地去学习去积累育儿知识经验,建构系统的育儿体系,无形间也提升了自己的心理表征敏锐度,让我在育儿的过程中能更多的去思考并很好的去解决育儿难题。
所以这也是我一直坚持学习育儿理念的原因,不断充实整合自己的育儿知识体系,我不希望当自己看到孩子出现问题或者孩子之间的各种矛盾的时候,自己展现出来的下意识的反应就是那种很简单粗暴的方式,我希望的是体现出更多的智慧和有利于孩子发展方向的一种处理方式。
这只是拿育儿这方面的事情来说,如果你在自己的专业范围内,能够精通自己的专业,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自己的心理表征。
当出现问题的时候由于大量的知识体系以及经验被整合在了一起,你的下意识反应会让你更能轻松自如地面对解决当前的问题。
不管如何重中之重就是有意的去提高加强自己专业知识领域的能力,积累建构自己的知识架构,转移到你的长时记忆中,从而展现自己敏锐的心理表征(下意识反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