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笔记历史有意思
中医理论的哲学基础:阴阳学说

中医理论的哲学基础:阴阳学说

作者: 孤鸿学士 | 来源:发表于2019-09-23 09:13 被阅读0次

哲学讲的是宇宙万物普遍的、一般的规律,这种普遍性意味着“放之四海皆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准”,不代表“有用”,广泛的规律如果不做具体化的概念定义,是没办法拿来使用的。前者侃侃而谈,怎么说怎么有道理,但是如果不能跟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话,只不过是一些“对的废话”而已。

中医基本理论包括:阴阳说、五行说、精气说、气血津液学说、经脉学说、脏腑学说、病理病机学说等,其中前三者讲的是人作为生命体的一般规律,是用来分析问题的思维,而后者传统哲学思维指导下的具体分科。这种学科上的特色导致了中医“易学难精”的特点,稍微知道一点古代哲学的人都可以对中医侃侃而谈,而要修炼“妙手回春”的本身,则需要名师指导和丰富的行医经验。我们只负责侃侃而谈,不负责治病救人,对中医感兴趣的朋友,要深入学习的人还是要访名师拜高贤的。

阴阳是通过对自然现象的直接观察,抽象出来的哲学观念,是对自然界中相互关联相互对立事物属性的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在普遍意义上跟辩证唯物主义中的“对立统一规律”是一回事,但是不如西哲表述的规范。唯物辩证规定了对立的五组范畴: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现象与本质、内容与形式。因为阴阳学说缺乏这种规定性,被后人不断地夸大,导致闹出很多胡乱联系,胡乱断阴阳的笑话。我们需要学习的是这种思维,一、整体和局部的思维,人是天地的一部分,五脏六腑奇经八脉是人体的一部分。二、普遍联系的思维,个人的阴阳跟天地万物的阴阳是具有相关性的,比如人上火了,通过清凉阴性的药物可以调和阴阳。

从对“太阳”、“太阴(月亮)”的命名来说,阴阳思想是非常悠久的。一般认为《周易》的成书标志着阴阳学说的集大成,《易经》是古代的占卜之书,其中有哲学内涵,而《易传》是系统揭示其哲学内涵的著作,以儒家基本观念为立场进行诠释,其中又包含占卜的思想。有学者认为完成《易经》哲学化的人是“韦编三绝”的孔子,当然也有人反对这种观点,认为是汉代系统成书,经历后世的再整理而形成定本的。从材料学来看,后者观点依据更多一些。不过大致可以从其中得知一些时间上的信息。

影响中医理论的是阴阳思想,而不是《周易》这本身,可以确定的是春秋战国事情阴阳思想是非常发达的。古人历史观有问题,经常搞不清楚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又经常打着祖宗圣人的幌子胡说八道。有阴阳思想,但是没有证据表明就有“阴阳鱼图”,我们用考证学的立场来看,八卦符合要比阴阳符合早得多,虽然从哲学义理上是两仪生八卦,从思想史上是阴阳思想下发展出来五行八卦。但是“阴阳太极图”确实是宋代才出现的,中医靠这个图来诠释学医义理,这是北宋之后的事情了。“单线发展”比较好梳理,这是“分科治学”的一般做法,但是真实的历史往往是“交叉发展”的,没有“辩证法”,具体如何交叉,如何发展是整理不清楚的。阴阳思想也是辩证法思维。

天地万物都有阴阳,以次推出人体因应该有阴阳,所谓的“健康”,就是哲学中的“阴阳平衡”思想。这是一个相对概念,阴阳都是动态的,所谓的“平衡”,说的也是“发展中的平衡”,是“动态的平衡”,而不是绝对的平衡。太极图应该是个动图,如果静止不动的话,那是“西方的形而上学”,是片面孤立静止地看待问题。这是不符合中医思维的。阴阳除了在对立中平衡这个特点之外,还有“互根互用”,互根说的“孤阳不存,孤阴不生”,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治病不是为了消灭“阴”或者“阳”,而是“调和”、“平衡”阴阳。其实儒家治国也是这个思想,故此有“大医治国,中医治人,小医治病”的说法,因为他们指导思想是一样的,并不是说拿着“针砭”就可以到朝堂上卖弄。这是“道”与“器”的分野,道一通百通,器具体事物具体运用。孔子明白这个道理,故此说“君子不器”,讽刺的是当今教育却在“教人成器”。

阴阳的运动是,无休无止的“阴阳消长”过程,此消彼长和同长同消,这是发展的内因,如果一对矛盾中的“阴”没了,全成“阳”了,并不是说阴阳消失了,而是由一对阴阳转化为另外一对阴阳,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说的“质变规律”,而没有完成阴阳转变的“消长”是辩证唯物论的“量变规律”。阴阳消长除了固有本性之外,人是可以根据其规律进行“认为干涉”的,人并不能改变阴阳,但是可以人为地增加或缩短“量变过程”。中医往往可以在认识到了阴阳消长规律之后,采取双管齐下的策略,比如“滋阴补阳”,属于“阴阳同长”的现象。寒热症的基本思维基本上全是阴阳消长的那一套。

中医之所以不太喜欢“治病”、“看疗效”这些西医标榜的词汇,是因为中医主要的目的不是为了“起死回生”,而是在于“调和阴阳”。阴阳属性是自然属性,在一定范围之内是可以自然调和的,这也就是稍感风寒可以自愈的理论依据。当病情发展超过了一定范围,不得已才用药石治病,“是药自带三分毒”这也是基于阴阳思想的药理常识。有其利,有其害,则需要药方来权衡利害关系,用其利防其害。与之相关的有个段子最能说明中医的境界,扁鹊有两个哥哥,大哥治未病这是中医的最高境界,二哥在病情初现的时候可以治愈,最差的就是扁鹊了一定要等病到一定程度了,才能诊断出来,要花费一定的功夫能治愈。不难看出西医的境界也就是扁鹊的境界,病不到一定程度,机器根本检测不出来,过度依赖科学技术,而缺乏从整体上,从征兆变化中防患于未然。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医理论的哲学基础:阴阳学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wddu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