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是百家学问的集合体,极其的繁冗庞大,极简国学是研究百家思想的原则、方法和成果。是要在庞杂当中去粗取精,辨伪存真,古学今用是根本目的。根据极简方法论,我们先把国学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定义,广义上指传统思想文化,狭义上单指学问。再把学问分为“史哲科”四个方面:文是表达方式,史是来龙去脉,哲是认识成果,科是实现方法。最后是要把各家学说分别套入如上四类中进行研究。
我们之所以能够了解到古人对世界的认识,是因为“文”的作用,首先古人有所表达,才能得以传承。这种表达以著书立说为主,也就是我们今天见到的国学经典,佛家有藏经阁,道家有《道藏》,儒家有《儒藏》,每逢战乱过后,政府都会组织整理典籍,似乎在当时已经形成了传统,比如宋朝的《太平御览》,明朝的《永乐大典》,清朝的《四库全书》。这是传世经典得以流传的重要手段之一,另外还有民风民俗,古建筑,遗址考古等方面可作为研究的材料。马王堆、郭店楚简等出土的简书、帛书也成了探寻古人思想的重要参考材料。
我们需要从各种材料中探寻一条脉络,这就是“史”的内容了,学问是如何产生的?当时的社会环境如何?学问是如何流传发展的?对政治、经济、文化乃至民风民俗造成了那些影响?同时要看什么样的学说可以塑造出来什么样的人格来?从古学今用的角度来看,还需要讨论如何实践的问题。
如果一门学说没有可操作的方法论,即使他说的是对的,又有什么用呢?难道我们听的有道理的废话还少吗?我们学习的目的无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如果一种学问,既不能帮助人们理解纷繁复杂的表象,又不能在解决实际问题上有所启示。我们继承它做什么?
唯有深入了解之后,才能做出客观的评价。才能把国粹从糟粕中区分出来,结合今时之需,加以改造利用。极简国学对传统国学的改造正是基于这一思考,在改造之前,不得不深入学习一番。要知道原本是怎么回事?后来又发生了什么?需得从哲学的角度去探讨,老子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孔子有没有宇宙学说?有没有知其所以然的知识论?从而给学说下定义,评价其是非功过,发掘其今用价值。
国学内容的复杂性,使其有了“精华和糟粕并存,真理和谬误兼有”的特性。我们是要在简单有效的学习方法之下深入浅出,在以简胜繁的思想指导下辨伪存真。通过自我的学习和总结,独立思考判断什么是国粹?什么是国渣?在弘扬传统文化精华的同时抵制其糟粕,在坚持其真理时不被其谬误干扰。通过学习传统文化,诗词歌赋,培养自己的文化素养。通过研究前人学问,完善自己的世界观,总结适用于自己的方法论。
在《极简方法论:国学的研究与学习》中讨论过:“国学的作用是根据使用者的需求来定义的,而不取决于国学的本身”,国学类目实在太大,古人研究什么的都有,但凡有所研究,总有流传下来的相关学问。对于国学的学习,也是根据个人需求和兴趣来选择的。换句话说,这是个私人问题,答案因人而异。并不在极简国学的讨论范畴之内,极简国学只讨论学习的原则和方法,旨在明晰概念,明确方向,讨论实现的方法。若能对需要的人有所启示,也是功莫大焉了!
推荐阅读:
《什么是极简国学?(一)定义与内容》重新定义了国学的含义,梳理了国学的内容。并且提出以”极简主义”面对复杂繁冗的传统国学,以此作为指导思想,重新整理国故。
《什么是极简国学?(二)目的与方法》提出“极简国学”是“国学学”,是研究国学的学问,既是原则,也是方法,同时还包括研究成果。
《什么是极简国学?(三)评价与改造》深入探讨其学说根本,历史意义,流传影响,并发掘其今用价值。区分精华糟粕,弘扬国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