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行渐远的朋友圈

作者: 精进的医生 | 来源:发表于2021-10-13 06:50 被阅读0次

    2021年10月12日  星期二  晴

    自从有微信,我们就拥有了朋友圈。我的朋友圈有上千人,有家人、朋友、领导、同事、陌生人等。这些年来我除了在本地工作,还曾到武汉、佛山、杭州、北京学习过,朋友圈跨越的面积和区域越来越大,有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朋友和患者,三教九流、各个阶层的人都在我的朋友圈里,有特别要好的朋友,也有一面之缘的人,还有素昧平生的人,特别是在简书和头条等平台上认识的文友很多也在朋友圈里。其实我的朋友圈里面的大多数人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朋友,还有装修的、卖东西的,很多人不认识、不熟悉。

    我周围很多进了体制内的朋友,很少发朋友圈,偶尔发一发,也只是晒娃或者一些正能量的宣传文章,我们朋友圈常见的旅游、心情文章等全都没有。尤其是领导们更是如此。这是因为体制内讲究的是规矩、纪律、服从等,只有沉稳内敛的人才会被提拔、重用,这里面最忌讳的就是标新立异、个性张扬、特立独行。太过高调往往会引起同事、领导的反感,“枪打出头鸟”,你越爱表现、爱出风头,就越容易摔跟头。即使有些人喜欢分享自己的生活或者工作,往往也屏蔽了领导或者同事,免得给自己找些不必要的麻烦。

    体制内的人说话特别小心,他们几乎不会在朋友圈内发表自己对其他事的任何看法,也极少谈及工作上的事情,因为同一句话,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解读,说得越多,越容易被误解,言多必失,因此,就懒得在朋友圈里过多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了。同时,上班期间发个朋友圈,可能被误解你上班很轻松,还可以玩儿手机;出差发个朋友圈,可能被误解你在游山逛水;下班后发个朋友圈,别人会认为你闲得很,都没事儿干,要知道好多人下班了还在加班。

    体制内的人的人给人的感觉就是端庄、沉稳、低调、内敛,如果他们随意分享自己的生活、见解、看法等就很容易打破别人对他的固有印象,如果反差太大,甚至会直接影响到工作、生活。而体制内工作,人际关系是必须要好好维系的,为了保险起见,还是不发朋友圈,这更容易获得稳定的社会关系。

    体制内的人际关系可能比我们想象的复杂,很多人当面笑嘻嘻,背后捅刀子,朋友圈里是没有真正的“朋友”,而只是一个“圈”罢了。各种勾心斗角、人情世故充满了这个圈子,可能一个不留神就会栽跟头。在这种情况下,不发朋友圈,明哲保身才是大多数人的选择。

    其实,也不是所有事,别人都感同身受,有些事情就不适合分享,也不是所有人,都和你情绪共振,各自经历不一样,都有不一样的感受。朋友圈,就像一个大广场,来来往往的人很多,而我们只是经过那里而已,它不是生活的全部。而真正的朋友,也不应只在朋友圈中,更应在你的生活中。人,是不能只活在朋友圈里的。

    那些不发朋友圈的体制内的人,有很大概率,是找到了更舒服的生活方式,即朋友在身边,爱人在对面,想和他们说的话,都在耳边。所以,发不发朋友圈,其实并没那么重要。好好做自己,过好自己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做为一个医生应该属于体制内的,但不像公务员在发表自己言论方面那样拘谨和约束,可能很多时候更自由一些。特别是有的医生无欲无求,也不想更进一步,只想做好医生的本分。有很多医生非常有才华,比如说烧伤超人阿宝,他们自己写公众号等文章,医学科普、谈天说地、时政评论,在自己的一亩三分田里自由发挥。

    我属于那种没有才华,但比较喜欢写的医生,每天记下一点生活上的点点滴滴,这只是因为怕自己将来忘却生命中最美好的闪光点,于是,并不在意别人的看法。只要自己活得坦坦荡荡,又何须在意他人的眼光呢?不过朋友圈还是应该尽量少发,你自己生活中的欢乐或者感悟你自己知道就行了,没必要让所有的人都知道。

    所以我尽量在“简书”或者“今日头条”这两个平台发文,这些平台上是来自五湖四海的陌生人,只是因为共同的爱好和喜欢而有所联系和相互支持,大家没有利益上的纠结,只有意见、思想等的交流,只是凭感觉聚在这些平台上,不需要用金钱、利益来维系,也不需要随时小心翼翼,不用害怕写文章时的某种观点和自己在熟人面前打造的理性、沉稳的形象相冲突,不用害怕自己的观点站队站错了,引发一系列问题。在这些平台上写日记既有与你拥有共同爱好的人欣赏你,又有一些互动,何乐而不为呢?

    看过一组微信官方数据:每天有10.9亿的人打开微信,7.8亿的人刷朋友圈,但只有1.2亿的人发朋友圈。也就是说,有9亿人已经不发朋友圈了。看来不发朋友圈的日子也可以过得精彩的,不必什么事情都发到朋友圈,朋友圈离我们也会渐行渐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渐行渐远的朋友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wdjo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