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视政治为生命的女子。
她沐着亲人的腥风血雨而来,在烛光中缓缓离去。
她坚忍,聪慧,狡黠,才华横溢。
她仰慕着女皇,却又恨着女皇。
她是一个比女皇更了不起的女子。
只是,生存的恶劣,让她不得不止于人臣的位置。
然而,即使生而为婢,她依旧高贵,优雅。
她的一生,完成了从罪臣之后到上官昭容的逆袭。
她叫上官婉儿。
1、梦说
那一年,郑氏怀着婉儿。
上官家唯一的血脉,都寄托在了郑氏身上。
婉儿将生时,郑氏梦见一个占卜者。
占卜者预言:当生贵子,而秉国权衡。
郑氏心想,腹中应是男孩,将来必能位极人臣,量天下之才。
谁知生下来,却是一个女儿,郑氏心中甚是不乐。
然,婉儿面貌清丽,胜于母亲,且自幼便聪慧过人。
婉儿满月时,郑氏抱婉儿在怀中戏语道:“汝能称量天下士么?”
婉儿咿呀相应。
2、家变
公元664年的寒冬,经历了贞观之治的大唐王朝,渐渐显露出了“武代李兴”的征兆。
当武后手握着鲜血爬上了皇后的宝座。
高宗的懦弱与纵容,助长了武后的天子风范,她以女子之身,垂帘执掌国家大政。
退居二线的高宗,在无聊和寂寞中,出轨了,出轨的对象,还是武后的外甥女,魏国夫人。
武后怒火中烧,成功地策划了一场鸩杀情敌的惨剧。
这一举动,惹怒了身为天子的高宗。
高宗招来了朝中执掌文墨的上官仪,令其起草废后诏书。
上官仪在夹缝中无法脱身,自知大难临头,于是在诏纸上写下:皇后专恣,海内失望,宜废之以顺人心。
武后匆匆而来,看到诏书,火冒三丈,质问高宗。
高宗惊慌之下,将所有罪责推给了上官仪。
面对这样一个毫无骨气的男人,上官仪无力辩解。
他知道,这是一场当权者之间的游戏角逐,而他,不过是这场游戏中的牺牲品。
他不怕死,他只是难过,难过于他将与那个刚刚出生的孙女婉儿,做永远的告别。
几天后,上官仪以谋逆造反罪,满门被诛,只留下不满一岁的婉儿和她的母亲被赶进掖庭充为宫婢。
3、掖庭
掖庭里的婉儿,就像一株纯真的仙草,自得其乐地在永巷这个暗无天日的地方逐渐成长。
母亲郑氏,本出身于官宦世家,她知道,即使在掖庭里,她的婉儿,依旧出身高贵,不同于掖庭里的其他宫婢。
她不甘命运,又不愿意让婉儿背负着灭族的深仇大恨。
她瞒着婉儿过去的仇恨,在掖庭里安下心来,她要让婉儿相信,掖庭,就是她的家。
唯有接受现实,她们才能活得快乐。
后宫内,有一个文学馆。
婉儿稍大时,便在母亲的督促下,坚持每天到文学馆里跟着老师读书。
郑氏坚信,即使读书不能让婉儿出人头地,也能让一个女子的内心变得充实。
婉儿天资聪慧,她觉得,文学馆是一个神奇的所在,有一个无所不知的老师,有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仓库。
渐渐地,她喜欢上了文学馆里的一切,也喜欢上了老师故事里那个伟大英明的皇后。
从此,武后便成了婉儿心中的一道阳光。
她仰慕着她,梦想着有一天,能在她读书学习的地方,见到那个了不起的皇后。
日复一日,婉儿的勤奋好学,让她终于长成了掖庭里最出类拔萃的女儿。
4、归来
公元677年,武后召见了十四岁的上官婉儿。
对于婉儿来说,那是十几年来梦寐以求的事。
是的,她就要离开掖庭了,去探索那高墙外的世界。
虽然,母亲郑氏极力阻拦,她太了解武后的心狠手辣了,何况,对方还是上官家的灭族仇人,婉儿这么一去,等于是去送死。
然而,母亲的反对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皇后依然在第二天的清晨,召见了婉儿。
几乎是在见到婉儿的一瞬间,她就喜欢上了这个小女孩。
那是怎样的优雅从容,不卑不亢,又是怎样的质朴天真。
武后甚至觉得,宫里的侍女竟然没有一个抵得上这个在永巷中成长的孩子。
于是,武后当场出题考较了婉儿,命她草拟诏令,赋诗数首。
婉儿的超常发挥,彻底赢得了武后的心,即使知道对方是上官仪的孙女,即使知道对方有可能心怀仇恨,随时随地杀了她。
这依然阻挡不住武后对于婉儿的喜爱。
十四年的永巷生活,没让婉儿成为胸无点墨,家长里短的宫婢。
多年来在文学馆里孜孜不倦的学习,给她的高贵增添了一种优雅的气质,那是一种比外在的美丽更为深邃的东西。
知识,有一种洞穿生命的力量。
5、女官
武后将婉儿带出了掖庭,并为她免去宫婢身份,令其掌管中宫诏令。
谁也没有想到,这个掖庭里长大的孩子,以她的聪慧和坚忍,影响了两代君王。
作为武后最信任的婢女,她有着一个宫婢最大的忠诚。
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中,她对武后的仰慕与敬重,近乎偏执,胜于仇恨。
但她也深知,伴君如伴虎,何况她只是一介宫婢。
这些年里,她看到了武后作为一个母亲的慈爱,更看到了她对于权力的欲望。
为了权力,武后多次使东宫易主,武家后代一夜之间升官加爵,而她自己,则一步一步走上了天子的宝座。
婉儿就这么默默地陪着她无比崇拜的女皇,为她草拟诏令,修撰国史。
婉儿是明智的,她把一切看得很明白很透彻。
她知道如何审时度势,如何在这宦海沉浮中如鱼得水。
只有如此,她才能生存下去。
事实证明,婉儿赢得很漂亮。
战战兢兢了十几年,不仅赢得了女皇的无比信任,也让一众皇子公主和大臣们钦佩于她的聪慧、她的才华、她的坚忍。
6、印记
这是婉儿的耻辱,也是婉儿无法逃避的劫。
尽管这一生,婉儿已经走得如履薄冰,却还是一不小心触犯龙颜。
至于,因何事惹怒了女皇,史上众说纷纭,但唯一确定的是,这一怒,差点让婉儿丢了性命。
诏书上说,婉儿忤旨当诛,然圣上惜其才而不杀,止黥而不杀也。
黥刑,又名墨刑。
即在犯罪之人脸上刺字,而后涂上墨碳,再也擦洗不掉。
此时此刻,婉儿才真正理解了女皇的残忍。
墨刑,不止是疼痛的处罚,更是羞辱的印记。
她,上官婉儿,一个年轻而美丽的女子,那留在脸上晦暗而墨黑的忤旨,就是她毕生要承受的负担。
但,作为口口相传的“巾帼宰相”,婉儿岂是一个墨刑打败得了的。
她依旧与以往一样,对女皇忠诚,为她处理朝政。
她向世人证明,上官婉儿能够在政治的舞台上游刃有余,靠的并非是那经不起岁月摧残的美貌,而是她的智慧,她的才识。
7、昭容
公元705年,张柬之等拥护李唐宗室的大臣发动了神龙政变。
婉儿,为她仰慕了一生的女皇撰写了最后一道诏令,宣布退位。
从此,她陪伴了三十几年的女皇,她所经历的武周帝国,将成为了历史。
神龙政变后,唐中宗李显继位。
至此,旁落了十五年的大唐王朝,终于又回到了李家的手中。
十个月后,女皇在婉儿的陪伴下,以她波澜壮阔的一生,告别了人生,告别了子嗣,告别了她无限热爱的王朝。
婉儿以为,她一生的繁华,也将伴随着女皇的离去而谢幕。
然而,不久后,婉儿被李显接回了朝廷。
就像当年的女皇,还是才人的时候,被高宗李治从感业寺接回了后宫。
也许婉儿自己都没有想到,自己跟女皇的路,是如此的相似。
同样的十四岁开始后宫生活。
同样的先后历经了两代君王。
同样的在先皇辞世之后,被继任皇帝接回了宫中。
回宫后,婉儿依旧回到了那个专掌诏令的位置上。
中宗李显,为迎接婉儿,特地赐予了她昭容的官阶。
这是婉儿获得的最高的官位,是位同宰相、爵同诸王的待遇了。
从此,上官婉儿开始了一个新的起点。
她劝说李显大量设置文馆学士,广招词学之臣。
婉儿自身饱读诗书,在处理朝政之外,经常与各学士切磋辞藻,写诗赛词。
朝廷内外,吟诗作赋,俨然成风。
8、政变
公元710年的六月,一向懦弱的中宗,被他最亲爱的两个女人,韦皇后与安乐公主鸩杀而死。
这是两个同女皇一样有着伟大理想的女性,却缺少了女皇的智慧。
中宗带着恨走了,他再也看不到,不久后的一天,会有人勇敢地站出来,用他最爱的女人的血,祭奠他无法安息的灵魂。
中宗走后,后宫一片混乱。
婉儿没想到,在这混乱的朝局与后宫之中,圣上居然成为了第一个政治的牺牲品。
婉儿深知,中宗的死,即将引起另一场足够大的政变。
因为大唐的江山,终究不能落到韦后这种浅薄的女人手中。
当然,婉儿也知道,随着中宗的离去,属于自己的时代也将要画上句话了。
她早已预感了自己的死期。
只是,在这之前,她依然想放手一搏,不为拯救自己的生命,仅仅是为了这堪称辉煌的帝国伟业不落入外人手中。
于是,她假托遗诏,只为缓兵之策。
然而,终究是敌不过对手,眼睁睁看着大唐落入韦氏手中。
第一次,婉儿深感无能为力。
好在,李唐宗室终究还有反手之力。
公元710年6月20日,在中宗暴毙的19天之后,临淄王李隆基起兵发动唐隆政变。
韦后死了,安乐公主也死了。
婉儿知道,下一个就是她了。
9、魂归
那一夜,婉儿静静地坐在房间里,听着外面起起伏伏的杀戮声。
婉儿太熟悉这种声音了,还有那似曾相识的血色斑驳,犹如几十年前,那个襁褓中的婴儿伸手去抓,却抓不到的温暖。
一切只是轮回,她知道,她沐着血而来,必将在血色中归去。
婉儿平静地坐在铜镜前,梳妆打扮。
她不记得有多久,没有这么仔细端详过自己了,也许是自从那晦暗的墨迹印在脸上开始的吧。
她本就那么美,也应该以最美的姿态离去。
当遥远的马蹄声逐渐逼近她的房间,玄武门之外,那个她从小看着长大的孩子,就要来了,婉儿觉得,她应该去迎接他。
她命令所有宫女跟着她手执红烛,列队迎接政变的勇士们。
当临淄王就这么近距离地与婉儿面对着,她看着他,看着那个她从小看着长大的孩子。
曾几何时,他们是如此的亲密无间,如今,却要以这种方式见上最后一面。
也许,这就是命吧!
婉儿倒下了,她知道,一代帝王的诞生,也就意味着她的一切该结束了。
婉儿也累了,这一生,都在险恶的宫廷争斗中求生存。
从一个小小的掖庭罪臣之后,做到了能够掌握实际权力,操纵王室各派势力的嫔妃。
这就是婉儿的智慧。
而今,英雄末路,美人迟暮,所以,婉儿也该退出了,走了,去另一个世界,见了她的女皇,她的祖父,见了她从未见过的上官家的亲人,告诉他们,她如何逆袭,如何权秉国政……
网友评论
但我记住上官仪,是因为他不但写了挺多圣旨。还给很多人当媒人。
当年当媒人可是很牛的事情,不是明朝之后的媒婆。当媒人是很光荣的。
上官婉儿也继承了上官仪的工作,特会写圣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