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爷瞧见我收银台有本书,缓慢地拿起来,“《静静地顿河》”他用四川话一边念着,(那个顿字念得特别地道)一边将书递还给我,“肖洛霍夫写的。”
“我看过的,写得好,写得好……”李大爷在一张我专门为他抽出去的软凳上坐下来,似乎有了兴致。
“你给我说下,巴金姓什么?”李大爷像个考问学生的老师。
“姓李。李尧棠。”我因为知道,便大声吼着,生怕李大爷听不见。
“姓李呀!”李大爷果然没听见。随后他又问我,老舍叫什么?矛盾叫什么?
矛盾我是彻底的忘了,老舍也一时卡住,算了,摇头回应吧!
李大爷长“唉”一声,像责怪不成器的孩子,然后一点一点说给我听,也像是说给自己听。大爷又问:“看过《三家巷》没有?”
啥?我不仅没看过,连听都没听过。大爷接下来说出了一串名字,显得我特别像只井底之蛙,孤陋而寡闻。
秦兆阳、张海迪、赵树理……还有好几个名字我现在已经忘了。
《青春之歌》、《清江壮歌》、《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这些我也是第一次听说。
李大爷问我,看过四川作协创办的《星星诗刊》没有,让我搜一下《星星诗刊》的期刊号。我什么诗刊都没看过呀!直到大爷数到路遥、陈忠实、贾平凹、铁凝这些耳熟能详的作家,我才稍微接上话。
是我欣赏敬佩的李大爷啊,博闻强识一学者,借大胖橘对眉儿说的一句话:“大爷,你还有多少知识是小的不知道的。”
“我读大学的时候,就是想去当作家,哎,那时我一个表舅,硬给我扣了四顶帽子,我的文学梦就没得了,最后才去当了教书先生。”
怪不得,如果李大爷这些年不是教书育人,而是专心创作,我相信凭着大爷丰富的阅历与广博的知识,也一定能在文学道路上撕出一条口子,开辟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