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医学科普文的成长经历

作者: 木皮叔 | 来源:发表于2015-03-15 10:17 被阅读1036次

    医学科普文逐渐受到追捧,主要得益于互联网的便捷,同时也是健康意识深入人心的集中体现。

    看病难、看病贵,逼迫大家走捷径,从浩瀚的信息数据中搜寻知识点,想当然的对症下药。从医生的角度看,这种方式不可取,潜在的危害很大,但又没有更好的办法解决,所以僵持着,甚至有些放任自流。因此,靠谱的医学科普文从深海中浮出水面,专业人士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网友们深入浅出的讲解疾病,免除大家大海捞针的辛苦。有需求才会有动力,科普大咖们笔耕不辍,贡献出一篇篇值得尊敬的好文。

    医学科普文不好写,写好科普文更不容易,费尽周折写出来的东西,得不到网友认可也是家常便饭,这是件吃力不讨好的活儿,可仍然有专业人士不辞辛苦,怀着怎样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医学科普文的写作者是有局限的,不是人人都能写。首先你必须是某一医学领域的专家,或者在这一领域已经侵淫多年,你得熟悉自己所要科普的内容,纵然熟悉,真正动起笔来还是要查阅大量文献的。这一点马虎不得,如果仅凭在网上百度而来的资料,东拼西凑成一篇文章,明眼人一眼就能识破你的半瓶水,网民的眼睛都是雪亮的。由于医学的专业性,如果是门外汉的话还请止步,科普文是写给普通大众的,是指导预防疾病、警惕疾病信号、健康养生的参考,需要谨慎小心,不可出错,伪科普文有可能危及生命。

    即使是专业人士,科普文也不是拈手即来。你得找准要写什么,科普的东西当然想让更多的人接受,那么触到G点很重要,当读到你的文章时能引起共鸣,会不由自主的对照自己的身体做一番自我扫描,并视你的建议为圭臬,点赞、打赏都不在话下。这样的话,你的科普文就有了生命,传播力会更强。

    科普文的观点是灵魂,不是什么都可以拿来写,也不是在一篇文章里一股脑塞进去许多观点。你要考虑到网友的理解力,要了解网友的兴趣所在,要有同理心,站在普通老百姓的角度想象一下他们的需求。所谓对症下药,也体现在网友的渴望和你的给予上。当然,成熟的写作者已经建立了自己的粉丝群,在长期的互动中,总能抓住网友的视线。

    一篇文章一个点,面面俱到难免一发不可收拾成为长文,或者流于肤浅不够畅快淋漓,要么就写成了医学人文,感兴趣的人不多。最主要的是一个点比较好把握,围绕一个点更好展开描述,专注于此精耕细作,容易成就精品。比如关于糖尿病,尽管只是单一的疾病,要写的点却很多,如果全盘考虑累死也写不完,但就选准糖尿病的饮食、糖尿病的药物治疗等一个方面,会省不少力气,也能吸引很多眼球。当然这些点还可以分解为更小的点,这就看写作者的习惯或者深挖细究的能力了。

    如果写自我怡情的小暖文,题目可以不用太考究,只需迎合自己的心情即可,可以励志,可以抒情,可以艰涩难懂,也可以无题,但科普文可不能没有题目,更不能含糊不清。科普文的受众是普通大众,理解力不一,兴趣也比较飘逸,容易关注闪亮的东西,尤其是在这个看脸的社会,颜值很重要,文章的颜值就是题目。

    网上有个调查,关于微信公众号中什么样的文章更容易受到关注,结果是问答式的题目和题目中带有数字的文章受欢迎程度比较高。科普文大概也是如此,选择标题有许多讨巧之处,两个同样意思的题目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效果迥异。就拿我的好友(新浪微博:内分泌张真人)的科普文来说,同样讲血糖的危害,如果以《浅论血糖对人体的危害》为题,恐怕关注的人寥寥无几,因为从题目看,似乎是篇专业论文,而且不够惊险不够引人入胜,太平淡,而张真人选用的题目是《如狼似虎话血糖》,给人的感觉就不一样了。另外还有很多问答式的题目也很受欢迎,比如《降糖药,用还是不用?》、《糖尿病为啥这么多?》、《糖尿病很根治吗?》等等,在此不一一列举。

    接下来进入正文,这是考验全局把握、文章架构、观点展开和文字功底的主阵地,没有这把刷子的人也不会趟科普文这滩浑水,就我的水平还不够资格涉足这个领域,就此略过,只表达一下自己的一点小想法。

    正文的层次必须分明,观点必须突出,而且最好加粗或者描红。习惯浅阅读的网友会对长文退避三舍,同样也会对一马平川、一色16px兰亭黑(或其它)的文字心生厌恶,而且网友的阅读习惯是跳跃式,如果没有层次,也就没有给网友提供落脚的跳板,很容易让他从开头两个字一下子跳到最后的标点符号。所以,正文中最好列出一二三,要有醒目的分标题,要有加粗的关键词,要有描红的建议性语句,这些小小的处理相当于110m跨栏跑的横栏,网友读到这里会不自觉的停顿一下,读一读突出的文字,这样一来,文章的观点更清晰明了,深深印刻在读者心里头。

    最后要说的是图文并茂的魅力。一篇非严肃文学类的科普文,实用性是关键,也是唯一目的。文字不需多,只要能解释清楚观点即可,但医学的专业性非常强,常常是文字无法言传的,这就比较尴尬了,只好借助图片或者表格,也许一篇好的科普文的点睛之笔就是插入的图表,永远不能忽视图片的力量。这无疑给科普文写作者加了难度,选择和文章主旨相契合的图片是个大工程,互联网上的图片库浩若云烟,即使碰巧找到合适的,色素、大小和图片上的标注等,都需要再加工,需要有修图的功底。

    等这一切都做完,两三天时间就过去了,可科普文的使命远没有结束,写作者发布在自己的平台上,然后就是接受各种各样的问询,一一答疑,然后根据疑惑比较多的话题进入下一篇科普文创作,循环往复。再通俗的科普文也不可能做到人人都懂,不懂的地方当然要向写作者讨教,按理说,写作者完全可以不理不睬,但还是使命责任促使他科普到底。

    当然不排除有高效高产的医学科普文写作者,象机器流水线一样一篇一篇的流出,这样的科普文却是不靠谱的,至少不符合写作规律。

    科普文作者往往都是边上班边创作,还要坐门诊、查病房、管理病人、写论文搞课题,同样是人,同样是每天24小时,他们不可能有更多的时间用在业余的写作上,都是在我们喝酒吃肉的时候拖着疲累的身子,用一直亢奋的大脑思考写作。所以,当我们看到高产的科普文作者,一天一更或者一天三更时,那多半是伪科普或者是剽窃别人的劳动成果,对于这样的人,我们切记无打赏无点赞,甚至举报,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尊重医学科普文作者的辛勤劳动,为他们廓清道路,安心写科普。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e24820235abd:看到丁香医生里面的高质量科普文,真是赞~

      本文标题:一篇医学科普文的成长经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wxix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