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小识

作者: 语言游戏 | 来源:发表于2021-10-09 09:39 被阅读0次

老子的《道德经》在微信读书的读者有45万人之众,可以老子的思想有多么的深入人心!从2021.10.08开始认真的抄写老子的《道德经》,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试着认真的读写各种经典图书的原著,一切的注(解)释、译文、校注都有“言不尽意”之闲。

当下的各种书籍何只是“汗牛充栋”,还有更多的“滥竽充数”者,还有很多的知识“搬运工”(本人便是),一本书中有三分之一是介绍各类参考书及参考资料的内容,适当的考证是需要的,但不应该是为了原创而原创吧?需要用别人的思想来印证自己思想的正确性,最好的方法是读懂作者的本意,但这个很难。

上篇《道经》三十七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第一章 天地之始,万物之母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谨识】

辩证、发展的眼光。维度、立场、时空、多角度,因一而变,时时精进,顺势而行,究其根本。

【辑】

老子:你读过道德经没?

我:读过,读不懂呀!

老子:哪句不懂?

我:第一句就不太懂!

老子:你走过路没?

我:自然走过。

老子:那么可以到达某处的路,是否是恒定的一条?

我:当然不是!

老子:那么可以辩明某物的名相,是否是恒定的一个?

我:当然也不是!

老子:如是如是,这“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岂非不就是“道可到,非常道;名可明,非常名”吗?

我:奥奥,我好像有点懂了。

老子:好的很,好的很。

那么我再问你,你是从哪里来的呢?

我:这个这个,我也不知道啊!

老子:那么你出生之前,在哪里呢?

我:我出生之前,自然天地间还没有我啊!

老子:好好好, 那么出生之后,你又在哪里呢?

我:我出生之后,我只是个婴儿,自然是在我家里喽。

老子:那么这时候, 我再问你,出生之前在哪里,你如何作答?

我:你这老头真怪,我出生之前,我自然是在我妈肚子里咯!

老子:好的很,好的很。

你可注意到,同样的问题,你给了我不同的答案!

我:是吗是吗?

老子:第一次回答,你说你出生之前,天地间并没有你的存在。

第二次,你说你出生之前,你在你娘胎里。

我:奥奥,我想起来啦,还真是这么说的。

那么哪一个对呢?

老子:都是对的。

同样是你出生前的情况,却两个答案,你可知道这是什么道理?

我:不知道。

老子:我再问你, 既然你出生以前,天地间还没有你,

那么天地出现之前,天地间有天地吗?

我:那按理应该没有!

老子:那天地间没有天地的情况,那是个什么状况?

我:天地间没有天地的状况,那真是想象不出来呀!我猜就是什么都没有,连没有都没有的状况吧?

老子:如是如是,那么我们把“天地之始”的这种什么都没有的状况给它起一个名字,就叫做“无”,你觉得如何?

我:嗯嗯,天地之始,称作无再合适不过了。

老子:好,那你后来又说,你出生之前,你在娘胎里,那要是天地万物也有一个娘的话,那会是什么?

我:这个这个,我是我妈生的, 花是花枝开的,万物自然也应该有个出处,可我也实在想不好,我想万物的来处必定就是更早的万物吧!

老子:好好好,我们先不去管这万物怎么来的,只把这万物之母,也给它起个名字,叫做“有”,你觉得如何?

我:自然也是合适的。

老子:这便是“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啊!

我:正是正是。

老子:第一次,你说你出生之前,天地间没有你。

你知道你为什么如此回答吗?

我:这,不是很知道。

老子:你如此回答,那是因为你是在替天回答呀!

那一刻你就是没有欲望的天地,所以你心中出现了“有生于无”的妙境!

我:奥奥奥,我明白了,

第二次,我说我没出生前,自己在娘胎里,那只是因为我已经回归了有欲望的人心,自然心中又升起了万事万物有型有色的俗见!

老子:所以啊,年轻人,试着让自己的心神进入这种“无欲”的境界,领略宇宙的真空妙有之境;同时也不忘记让自己的眼睛,看到真实世界的千变万化。

我:我懂了,我懂了,

这岂非不就是:

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

天地之始,岂非不就是无;

无欲,岂非不就是进入无的真我。

万物之母,岂非不就是有;

有欲,岂非不就是洞察秋毫的真情。

无欲无情的天地,岂非始于无,

有欲有情的万物,岂非生于有。

万物隐,而天地显;

天地孕,而万物生。

因无而见天地,

因有而观万物,

天地与万物本是一体,

有和无本是一物,

此“一物”却少有人可以看到啊,

这合二为一的妙境,就叫做玄啊!

有欲的【二】合于无欲的【一】,无欲的【一】;复现于有欲的【二】,这就是【玄之又玄】啊,

这就是宇宙的致高真理啊。

这岂非不就是: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老子:你话可真多呀!

我:一时高兴,是说的多了点哈!

老子:话多不怕,重要的是善忘。

我:善忘?

老子:不错,不管是我说的还是你说的,都要忘记!

我:为什么呀?

老子:因为道是用来走的,不是用来说的。

老子笑而不语,我亦笑。

(辑)

相关文章

  • 《道德经》 小识

    老子的《道德经》在微信读书的读者有45万人之众,可以老子的思想有多么的深入人心!从2021.10.08开始认真的抄...

  • 第一章 关于《道德经新篇》的研究方法简介

    本书名为《道德经新篇新识》,读者亦可以看成为是“《道德经新篇》新识”;书中经摘句重排共计新编辑合成《道德经新...

  • 【觉悟《道德经》,藏巧于拙、用晦而明】

    【觉悟《道德经》,藏巧于拙、用晦而明】 《道德经》云: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

  • 百字瞻瞻40: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百字瞻瞻——道德经与孩童生长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道德经 . 第十...

  • 品味《道德经》之十五

    品味《道德经》之十五 【原文】 古 之 善 为 道 者 , 微 妙 玄 通 , 深 不 可 识。夫 唯 不 可 识...

  • 《道德经》读书笔记(15)

    雪漠《老子的心事》(雪煮《道德经》)开启《道德经》解读新视角。 【原文】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

  • 《道德经》第二章小识

    【原文】 第二章 为而不恃,功成弗居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道德经》?

    作为中国人,能够读到老子的《道德经》这是福分。因为老子阅历丰富,见多识广,看问题深刻全面。《道德经》里面很多为人处...

  • 坐而论道:静之徐清 动之徐生

    道德经·第十五章 【作者】老子 【朝代】春秋时期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夫唯不可识。 故强为之容:豫...

  • 读书打卡day61/100

    《道德经》国学经典教育读本 上篇|第十五章 经典原文——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复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 小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wxqo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