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开始明白我自己。我不存在。我是我想成为的那个人和别人把我塑造成的那个人之间的裂缝。或半个裂缝,因为还有生活。
——佩索阿《我开始明白我自己》
乌托邦美而没落乌托邦
托马斯·莫尔描绘出《乌托邦》,人类社会的美妙幻想,田园诗般的缥缈梦境,空想社会主义的信徒将此细致勾勒。
乌有之邦,人们脑海里的真实幻想,理想之国,柏拉图塑造出的社会摹版。人们不再为物质而苦恼,私有制成为公有制,阶级剥削淡化,思想高度统一,和谐而美好。
谁不是一个幻想家,那乌托邦式的幻想,在大千世界中,与蝶起舞,与浪歌唱,与风飘扬。诗人吟咏梦境;画笔肆意舒展;琴弦抑扬顿挫。
人们挣脱锁链,时代没有桎梏,社会井然有序,每个人都成为他们自己,此岸与彼岸之间的鸿沟逐渐隐匿……。乌托邦创造的图景美而没落。
空想社会主义者们设想出一系列积极有效的理论秩序,他们似乎看到了更遥远的未来,并为之付诸努力与指引。人类社会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必当有一个共同幻想作为灯塔。资本主义显现的缺陷催生出社会主义者们改造现实的迫切欲望,每种尝试都是冒险且艰难的,每个不合理之处都将遭到无情批判。
乌托邦激起了人们幻想,它迎来大批拥护者,他们有狂热执念,他们深信未来将会得到改变。然而乌托邦的影子折射到具体现实方面,有不可避免的缺陷,那些诉诸感性的理念,将宣告幻想会有扭曲,会朝不合理的方向发展,乃至成为荒诞,滋生出遭人诟病的毁灭。
乌托邦美而没落反乌托邦
《1984》作为反乌托邦的力作,奥威尔以敏锐的洞察力,犀利的笔触呈现了一个时代,超越时代的预言。
物质文明超越精神文明,物质控制精神,空洞涣散的精神将人灭亡。乌托邦繁衍出极权主义,异端思想不复存在,人类文明腐化毁灭。
有人忽视精神文明的存在,那他已然成为死灰,他将“一代接一代,一个世纪接一个世纪工作,生养,死去。”他也无法想象“世界会变成另一个样子。”
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匹之以不平衡的精神文明,派生出娱乐业的茁壮成长。图式化与游戏化填充思想的饥荒,“这是他们的人生乐趣,他们愚蠢的想法,他们的止痛药,他们的智力刺激物。(摘自《1984》)”,并且因为更多的物质需求,延伸出娱乐业的商业品。人们丧失思考能力,他们辛劳之余接受娱乐信息,辅之以虚拟游戏,代代相传。
允许被享受思想自由,却没有思想,奥威尔深刻的剖析,警醒世人。有人想避免陷入这等恐吓,害怕直视自身空洞的脑壳,这将创造出无数的“末人”,尼采笔下的“末人”。
在前面的几篇文章里也多次提到过,物质的急剧膨胀,会带来精神的羸弱。功利主义,消费至上,是其带来的恶果。娱乐信息侵占了人们的大部分头脑,不可避免的造成思想的涣散麻木,心理也将处于亚健康状态,人们关注别人的状况似乎甚过关心自己。
至于虚拟游戏这等低劣商品,如同精神鸦片,不乏可观的市场,它能够存在的意义在于,一是开发者的收入,二是保持用户的麻木。
反乌托邦展现出深深的忧虑,洞穿到可怕的未来,犹如掀起掩盖的伤疤。精神的空洞必将导致文化的万劫不复。
乌托邦美而没落美而没落
俩者并非要相互冲突对抗,他们都表达出对人类命运的俩种担忧,历史显现出它的艰难。乌托邦激起幻想,反乌托邦唤起精神。
人们无需做一个彻底纯粹的主义者,可以有多种思想的徘徊,有自相矛盾的特点,进而创造出独特的个体意识,对生命有独到的见解。
历史会塑造出未来,每个人的意识都是历史孕育的结果,我们的民族性格,传统积淀,会体现在我们的行为举止,思维意识上。我们的个性生成,不由自己选择,而是环境造就。
谈论这些显然与我们相距甚远,我们更关心自己是否过得足够愉快,是否度过了无聊的时间,是否熬过了必要的劳动,并且不去考虑个体的存在意义,无视历史也无视未来,这将成为永久的人生主题,伴随着一个鲜活的生命,成为枯骨,成为尘埃,成为风沙中的残影。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尼采笔下的超人。
来自我自己的公众号“裂缝与重建”,在这里分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