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整整两天时间,终于把微信收藏夹清理了一遍。然后,没有然后了,依然剩下十几条无动于衷并死死缠绕。这还只是微信的,还有QQ、简书、知乎、浏览器的收藏夹没敢动。
因为收藏这个需求,市面上还产生了几款款专门用于收藏的应用。收藏达人,你好。
因为我们喜欢收藏,收藏夹已经侵占了几乎所有能收藏的领域了。收藏狂魔,你好。
假如把收藏夹当你的房间,谁会陪你从黑夜到睡到天明?
我们为什么要收藏这么多东西呢?是能够带来一定收益还是能实现自我成长还是能对社会作贡献?好像都没有,起码对我来说是这样的。我记得有段时间,我每周会要求自己定期清理下收藏夹,但是消化的速度远远比不上收藏的速度。我试着从两个方面分析我们迷恋收藏的原因。
01.对信息的盲目追求
我们现在能够接受到的信息越来越多,准确点来说是网络上接触到的信息越来越多。从专业生产信息的媒体,再到遍地开花的自媒体,我们接触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寻找信息的成本越来越低。
客观情况已经发生改变,我们的大脑和习惯并没有改变。我们还是渴望获得更多的信息,期待从更多的信息获得更好的机会。从进化论角度看,更多的信息和更好的机会意味着更好地生存和发展的机会。只要对信息的追逐依然会继续,对信息的盲目追求也会继续存在。
进入屏读时代,被阅读的需求越来越渴望。吸引眼球的标题成为不管是PGC还是UGC得重点打造对象。不断冲击人性和认知的标题, 加剧了人们对信息的盲目追求。
02.从收藏夹中获得成就感
大脑具有欺骗性,骗来我们虚无的成就感。
欺骗点一是大脑让我们认为收藏完就意味着做完,做完代表一定的成功从而获得成就感。当打开浏览器和微信收藏夹时,都会产生成就感,把收藏的网站或链接当作了自己已经习得了的知识。
欺骗点二是收藏完意味着学完。这点的可怕之处在于,当你收藏完了某个微信链接或者网页,你就认为自己掌握了相关的某种知识。这种欺骗给你带来了成就感和习得感,这会让我们永远活在沾沾自喜的成就感当中。
千万不要看到自己的收藏夹这么多,你还面带笑容以为你家产万贯。千万不要在看录屏课中,看到主讲人的浏览器的收藏夹时欢呼雀跃,以为你学习到了更多的东西。
不要在拿这样的不是成就感的成就感骗自己了,被大脑骗也就算了,千万不要自欺欺人。
简答粗暴、自欺欺人的收藏不是我们想要的,那怎么收藏才能高效简洁呢?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要回到原点去思考。我们收藏的目的是什么?
为此我做了个简单调查,请问你微信为什么收藏那么多东西?得到的答案中,B、F项选择居多
A.有收藏癖,看到喜欢的就是要收藏
B.对生活工作有用,以后肯定用得着
C.写得太厉害了,必须要收藏
D.我是xxx的粉丝,一般都收藏
E.收藏代表学习,收藏完了意味着学习完了
F.我需要获取大量的信息,我更加有安全感
从简单调查过程中,大部分人收藏目的往往是奔着实用性去的。简单总结包括以下但不限于以下两点:一是某些资料在近期需要用,没有转到记事本上去,而是点击收藏至微信,方便直接也便于查找;二是某些自己特别关注的知识,简单浏览完觉得有用需要先收藏。
四个小办法助你少收藏多精进
01.精选信息,少即是多
每人人都需要获取自身认为有用的信息,在噪杂且内容质量层次不齐的互联网世界中 ,我们需要一双锐利的眼睛去发现有用、简洁的信息。一方面坚持少即是多原则,不要盲目追求信息源,应该追随少量高质量可靠的信息来源;另一方面我们获取知识的渠道应该更多是书本和实践。
02.定期整理,删除为首
没有那么多是需要收藏的,或者说没有那么多是需要全文收藏的,或许文中只有某个想法你觉得很不错,希望记住并内化,其余的对你来说毫无作用。这个时候你需要你直接选取有用的留下,而非对整篇文章抱有幻想。记住,你所赞赏的只是这一小节而已,仅此。
我有个小习惯。每周花半天时间整理本周的工作生活情况,其中也包括微信等收藏。这样就能保证整个微信的收藏数量保持一定,我需要收藏学习的知识也能够得到吸收转化。每周给自己半天,让你的生活变得更加简单。
03.高效转移,强化学习
当你这样做的时候,你会发现并不能100%解决,有的文章大部分你都觉得值得学习借鉴或者他就是一个整体,并不能立刻马上得到整理。这个时候,每周一下午的整块时间就发挥作用了,我会把我认为重要的收藏搬到印象笔记或者纸质笔记中去。
转到印象笔记中去,先要在微信中绑定印象笔记,然后才能同步。这个工作是没法批量的,如果你一次性来整理你的微信收藏,相信我会很惨的,因此每周整理要坚持。没有批量整理也是个好事情,正因为需要一篇篇整理,所以当你认为不是特别重要的内容,你就更容易一键删除,这个过程中自认对信息进行了有效筛选。这里要赞下印象笔记这个功能,如果能批量的话完全就没意义了,也只是把微信上的收藏再搬到印象笔记上而已。
04.过度学习,内化为己
过度学习(over learning)指让学员反复练习所需要掌握的知识和课程来习得对应的技能,直到不需要思考技能熟练表现该项技巧。
不管你是迁移到印象笔记等电子笔记上,还是到纸质笔记本中了,微信收藏并没有到此结束。在这个过程中,只有当你把所收藏的知识,过度学习然后内化为己,此次微信收藏的闭环才得以实现。
这篇文章来自我的微信公众号(微信号bettergraduate),如果可以的话,欢迎来坐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