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连续两年受疫情的影响,医生都成为了奔赴在一线的“战士”,再看医生看病,讲究望、闻、问、切,诊断病情,对症下药。再看护肤品的研发者,同样也是诊断,根据具体情况给出具体方案。我想,教师为何不把自己也当成医生呢?研究学生,也应该如此啊。当然,学生不是病人,但一个孩子走进学校,要他能够充满热情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并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教师就应该像医生那样,认真研究孩子心智发展的特点,做到因材施教。
【全面了解孩子】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孩子进入一年级之前,就要进行家访了解孩子的家庭情况,因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智力生活直接影响孩子的智力发展。虽然我们做不到在孩子入学之前就进行家访,但入学之后我们要尽快利用电话,微信、面谈等方式进行家访了解孩子的家庭教育情况。
教师自己要善于观察每一个孩子在课上和课下的表现,有的孩子很“聪明”,总是人前一面人后一面。
随着年龄的增长有的孩子就不愿意和老师说真话,可以通过让孩子以匿名信的方式写写班里的孩子,这样就会消除孩子心中的一些顾虑,让孩子说出实话,我们就可以更真实的了解每个孩子。
【准确诊断病因】
通过一学期的磨合,知道昌瑾、政戎、浩博几位同学每天回家写作业特别磨蹭,别人用一个小时足足解决掉的作业,他们要写到很晚。知道他每天晚上写到很晚的原因——一是本身性格比较柔,二是他们的潜在存在拖延的意识(坐着不做,或是发呆),三是缺少家长的有效帮助,四是文化基础确实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已经到了高年级阶段,计算量,识字量,阅读量必须得有个质的发展。一慢就会落很多,再加家长的帮助意识薄弱。当然,家长缺乏对孩子的有效帮助还是有其他原因的,如:文化层次低,甚至就只读了一二年级;把文化教育全托付给学校老师,仅当个甩手掌柜。补救措施:教师要发现根本问题,给出具体方案。如:如何提高孩子做作业的速度——定具体时间、明确具体任务、跟踪辅导(在家父母,在校老师)。
刚开始昌瑾同学经常会被班里同学投诉,说他不讲卫生不说还搞破坏,像他这样不会和同学玩,学习态度又不端正的孩子,就给他在班内安排一些任务,起初我让他担任班级卫生小组长,一是想给他给点事做,他就没精力“好动”了,二是通过班内举行的活动让他明白“责任与担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从而学会和同学友好相处。符合他的本性与此同时也遏制住了他的随意。刘光启同学上课发言积极,但是当班干部时绝不起表率作用,追问其原因,给我的答案是:“不爱当班干部,操的心多,嗓子还疼。”好家伙,自我保护意识倒很强,建议假期让孩子多看看“勇气与担当”类的影片。杨涵婷同学在我面前从我刚认识不一言不发吆喝一声就能吓哭到现在表现的特别懂事、乖巧,每次见了面都会主动和我打招呼,看到我拿东西,就会主动帮我拿并说:“老师您辛苦了,我帮您!”
董世珍是一个很内向的女孩子,平时说话声音超级小,小到只有她自己清楚在说什么,但这姑娘自理能力很强。平时她都是一个人回家,无人接送。偶然有一次她脖子上挂着一个独钥匙,我问挂这个是干嘛的?她说她放学回家自己开门吃饭。
【精准配方治病】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陪伴的老师。所以一定要和家长联系,取得家长的认同。其实我们不仅是在教几十个孩子,我们同时还肩负教育孩子的家长。首先要对家长进行培训,让家长认识到自己对孩子教育的重要作用,并学习如何教育孩子。
我们共读了《如何和同学友好相处》后,让孩子们进行自我反思,好多孩子认识到了自己存在的问题,并写下自己以后要改正错误。发现自己的不足就是一个进步。“人无完人”相信孩子们会慢慢改掉自己的不足。
和孩子谈心是最重要的。通过谈心找到孩子真正的心理需求。只要孩子有了想改变自己的意愿,有了想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我们正确加以引导,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每一个孩子都希望自己是优秀的,有时是不能辨别好坏,只要我们帮他们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因材施教,不仅成长了自己,也成就了学生。
![](https://img.haomeiwen.com/i26003795/270551b3afe4d73f.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