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弹短信一夜刷屏,三爷并不认为子弹能撼动微信沉淀多年的关系链。不过这件事倒是有个里程碑意义:现在有足够多的人希望新的选择出现,虽然他们描绘期望产品形态还是微信。越来越少人发的朋友圈和越来越多的人设置三天可见,微信不论从增长还是生态,都已经进入产品的成熟后期,极盛之后必将是缓慢的衰落。既然如此,三爷不妨推测下,微信最终的终局会是怎么样的,以下纯属本人臆想,欢迎讨论。
## 微信真的高效?
微信本质是在关系链中交换信息的高效工具,关系链通过几个维度组织,好友单聊,群组,朋友圈。很难说微信的策略有多高效,每个账号最多有是5040个好友,柏拉图理想城邦的人数即5040个人。这个设定也影响了朋友圈传播模型,意味着你只能在乌托邦里面展示自己。是不是很有张小龙做产品决策的味道?微信认为你的熟人关系链就是你的乌托邦。为了保持微信“熟人”社交的定位限制了每个账号的好友数量,这一点上也说明了它的野心,据说人一生平均能有交流关系的人大概是8000人左右,一辈子的关系链基数沉淀在我这里就够了,不用多。
下面聊聊群组,群组中的人不需要和你建立好友关系,理论上群组可以做到无限大,不过受限于群组产品形态和政策背景,每个群仅支持500人。500人大概是个一届同学的数量级,这个就是微信认为的普通人极限了,你的乌托邦里不允许你和超过一届同学人的信息交换。
## 是追求关系链流量的增长还是“我们很克制”?
微信MAU持平在10亿也有段时间了,几近我国人口数,在上述规则下的关系链疯狂组合沉淀,用户时长屡创新高,恨不得把一个人可能需要交换信息的所有关系链组合全部都聚合在微信里面。不知道你有没有统计过,最近的一年你新建了多少个微信组,你被拉进去多少个。这些组你分配的精力是多少?现在打开微信,那密密麻麻的红点,有几个是你想回的?
每个人沉淀的关系链都在趋于复杂,每个关系链都在撕扯着你的精力。不论是你建立的群还是你被拉入的群,一定会原来越多,而能让你快乐的却始终是那几个。事实上仅靠限制5040个人很可能不是你的乌托邦,至少在微信的规则下不是,他们复杂组合成一个个群,你或主动或被动卷入其中,每个群每个人有着对你同样打扰的权限,每一个推送都在这扯动着你的神经。小龙哥说,微信占用人们的时间太多了,他很担心。但是为了“保持敬畏和克制”,关系链也并没有推出多少更深刻的管理工具。毕竟,流量增速可能是会变慢的。
## 养猪还是要杀的
农药和抖音占用人们时间多的时候,都纷纷推出防沉迷系统,对外宣称责任感,虽然也是被逼的吧。微信的做法和微博类似,平台是要收割流量变现的。关系链流量野蛮成长,现在几乎覆盖到可能的方方面面,从这方方面面找到变现价值自然就是下一步目的所在。于是带着股权的半条命小程序和小游戏伙伴们就陆续粉墨登场了。
腾讯的愿景是最受人尊敬的互联网公司,这次关系链流量是开放的平台,是给大家半条命的。小龙说,用完即走的工具是他想要的,在微信关系链流量里面小龙给你的才是你的,他不给你的你不能抢。说你是诱导,你就是诱导,说拼多多不是,就不是。这个道理在滴滴快的大战时候,就已经上演过了。对核心资产是关系链的微信来说,半条命的小伙伴们能在这套机制里获取的权限即拧巴又尴尬。如果不能被给予机遇核心关系链的产品策略或者传播策略,那最多也就是基于群组做做营销工具了。对微信而言,关系链流量现在养熟了当然要吃点平台份子钱,不然被那些微商、垂直销售之流不停吃红利,那把辛辛苦苦搭台子的立场至于何地呢?不过微信确实克制,只要是流量吃相难看的基本都被灭了,喘口气的机会都不给。
## 微信的终局
这是一个无解之局,微信拥有着每个人的关系链:工作、家庭、朋友、讨厌的人、喜欢的人、忘记的人、不知道是哪根葱的人。一方面,每个人的微信关系链越来越繁重。微信又不愿提供更精细的关系链管理(也没有很好的国民方案),这个背景下自我的表达自然会越来越受限。另一方面,基于关系链的流量消费如火如荼,平台倾力打造,微信的半条命小伙伴们在一条条红线前消费关系链流量,一条命的两边疯狂试探着对方的底线,左右互搏虽然也是上乘武学,但是是一个人练还是连体婴练毕竟不一样。对用户来说,都是关系链逃逸的加速器。
随着微信关系链的复杂化和平台消费关系链的加剧,且微信对复杂化关系链的不作为,导致微信中的部分关系链终将迁移。从数据上也能印证,18年垂直社交品类产品迎来了新增的趋势。微信的终局其实并不难猜测,作为一个一点都不酷的,每个人都一样的生活方式,它不会消失,但会承载着一系列的基础的功能、特定场景留存下来,就像现在的短信一样。而未来我们想象的更深度的自由表达自我的平台、基于深刻维度算法分发组合关系链的平台、更多高质量社交活动的平台则必然与微信无关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