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思考近年来的篆刻实践,我认为书写篆书十分重要。反之,如果只刻不书,或写稿非查字典,配篆只靠工具书,这是学习篆刻之大忌,也是篆刻在低层次徘徊的根本原因。
古来印家讲究"印从书出,书以印出",两者相辅,书印俱佳。书法功底深厚者,其篆刻必有底气,只刻不书者,往往捉襟见肘,不利于深入发展。
自宋元以降,文人篆刻兴起后,有哪个印家本身不是书法(尤其是篆书)家?即是当代诸多篆刻名家也无一不在书法方面有着很深的造诣。中国传统文人历来讲究诗文书画样样精通,即使精通不了,至少也要有所了解,有所研究。
篆刻本来就是书法和雕刻互相高度结合的一门艺术,不会书法,只会刻印,似乎只是可以视为一个比较出色的"雕工″,是不足以称之为优秀篆刻家的。
学习篆刻,要避免只刻不书。要在治印的过程中学习篆书,书写篆书,从中掌握篆书的技巧,在不断识篆、书篆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刻篆水平。
部首"卩",关联字有"即、印、膝、危"。甲文作跪形。像人跪坐之形。上古初民所居房屋低矮,人们进屋后只能坐在地上。一种礼貌的习惯坐姿便是跪坐,即双膝着地,臀部坐在脚后跟上。小篆作跪,亦合此形。
楚天风撰文并摄影,2018年9月4日於港城湛江

部首"卩"之篆书,关联字有"即、印、膝、危"。

边款行书上石:部首卩,其甲文像人跪坐之形。

部首卩之印稿,未篆刻

篆书"即(上)与印(下)"之印稿,未篆刻。即,甲文与金文相近,均为左边为饭器,右边为跪坐之人,像人就食之形。《说文》:"即,即食也。″本义为"就″、"靠近"。小篆如上,形体沿袭甲、金文,只是左边的饭器稍有变化。印,甲文与金文有区别,但都由爪、人会意。像以手抑人而使人之跪。盖印之时须按抑,古本义为"盖印"。小篆如上,形体与金文相近。

篆书膝(上)与危(下)之印稿,未篆刻。膝,甲文从卩、从桼。(桼,小篆作桼,象汁自木流出之形"。即从树干上流出的汁,可用来漆饰器物,是油漆的"漆"的本字。)膝,小篆从人而不从肉。本义是(人的)"膝盖″。危,小篆由人、厂、卩会意。厂、卩均为人形,厂乃山崖之形。林义光《文源》:"厂上厂下皆危地,像人在厂上、在厂下之形。"本义为"危险″。

部首"卩"之篆刻后。

即、印之篆刻稿。

卩部首之四个关联字篆刻之后。

"膝与危"篆刻后欣赏

"即与印″篆刻欣赏。注:印的篆书"爪″的下面部首跪形之人刻掉了一点(手)。为缺陷。

部首卩的四个关联字"即、印、膝、危"篆刻后欣赏

边款欣赏

作品欣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