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深入人心,叫做:文如其人、字如其人。能写一手好字或者文采斐然的人,品格和气质就一定很好。
但打脸的例子当然举不甚举——《水浒传》里的那个大奸臣蔡京,就是北宋著名的书法家;明朝著名的奸相严嵩也是一手好字,至于大汉奸汪精卫无论作文写字都极其漂亮……人与文字的关系似乎是硬凑出来的。
确实,“字如其人”的说法来自于宋代文人的政治目的,这一理念更是宋代文人推广自己政治主张的一种工具,由此传承至今。
这方面确实得先强调一下背景:中国自秦汉进入中央集权的帝国形态,可以说,整个国家的运作依靠的是一套文书体系。各个地方的情况、意见的上情下达全靠文字。而从隋唐开始,伴随着科举制度的诞生,负责国家政府正常运营的群体逐步成为了专业官僚,这些人靠着考试上位、靠着文书进行着整个国家资源的协调调度,能否得到赏识和关注,当然得靠“文”和“字”了。于是,就有了“文如其人”和“字如其人”的说法。再说了,就算是被后世看作大奸大恶的蔡京、严嵩,不也身居高位了嘛!“文”和“字”的功夫不行,即便有雄才大略,在文人的仕途上也难有上升空间。而在重文抑武尤其明显的宋朝,这种“文字”推崇自然就上到了一个高峰。
很多我们熟悉的标准都来自于一些社会背景,时代变迁,背景没了,标准和认知习惯往往就留了下来。当然,对个人而言,能有一些标准来要求自己进取成长,大抵也是不错的。
20190222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