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媒体纷纷报道了有对夫妇决定给女儿取名“北雁云依”却被拒办户口的事件。大家都知道,想改个名字很正常啊,可是为什么派出所和法院都不支持呢?关键在于这对很有想法的夫妇,居然想给娃改姓,而且改一个前所未有的创新姓。可能在官方看来,如果大家都这么玩,估计咱们老祖宗传下来的百家姓都要被玩坏了,所以啊,这改创新姓被拒的事也在情理之中,至少在短期间很难实现。
其实在历史上,改姓的现象屡见不鲜,而且改姓的原因五花八门。各位读者当中,很可能有人的姓氏并非就是古时候你的祖先改出来的。那么,古人在哪些情况下会改姓呢?以下是五种最常见的类型:
一、因国家灭亡而改姓
在夏、商、周三个朝代,都有着封藩建国制度,形成了大大小小各种诸侯国。小国被灭是常事,那些贵族后裔,为了排遣他们怀恋故国之情,往往就以国为姓,这一现象在周朝尤为普遍。比如鲁、曹、卫、郑、滕、韩、蒋、虞、芮、雍、毛、毕、燕、郇、应、邢、焦、滑等国贵族,其实大多是周文王的后代,本姓姬,但是诸侯国被灭,他们就纷纷改姓了。
另外,一些朝代覆灭之后,也会导致一部分人改换姓氏。比如,商、周、秦三个朝代灭亡之后,分别有殷姓、姬姓、嬴姓的贵族后裔把自己的姓改为商、周、秦。
二、因避皇帝讳而改姓
封建社会时期,皇帝是至高无上的,他们当中一些人,不但要求百姓的名字不能跟皇帝相同,甚至连姓氏与皇帝的名字中间某个字同音都不行。
唐玄宗在位时,特地下旨,强迫姓姬的人改为姓周,因为“姬”字犯了他名字中的“基”字的音讳。
五代时石敬瑭建立了后晋,逼得当时不少姓敬的人改成姓文或姓苟。闽国建立者王审知勒令福建地区姓沈的人都改姓,其中有些人改成了姓尤。
清朝雍正年间,朝廷严令国人如遇“丘”字,全部写成“邱”,为的是避孔圣人的讳。全国姓丘的人当然也必须照办。不过到了清末,名士邱逢甲号召同姓者恢复本姓,自己带头把名字改成了丘逢甲,响应者众。当然也有一部分至今保留了邱姓。
三、因躲避灾难而改姓
春秋时,卫武公的后裔孙林父陷入权力斗争的漩涡,不得已出逃至晋国,后人为避免被株连,将姬姓改成了戚姓。
抗金英雄岳飞被害之后,他的一部分族人担心受株连,改成了“山”部在上、“丘”旁在下的一个姓。(恕小编无能,这个字打不出来,只知道读音是yà或qū)
清亡后,大批满族人纷纷改姓。如大名鼎鼎的爱新觉罗氏,有的改成了姓金、姓依、或姓肇;部分叶赫那拉氏改成姓叶、姓南或姓那等等。
四、因与时俱进而改姓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后,大搞汉化政策,把将包括鲜卑族在内一些少数民族的很多姓氏改成单字的汉姓。如拓跋——元,叱李——李,拓王、乌丸——王,独孤——刘,贺鲁、普——周,独孤浑——杜,步陆孤氏——陆,丘林——林,纥豆陵——窦,安迟——安氏、迟,去斤氏——艾,等等。
五、因字音讹传而改姓
战国末期,秦国灭韩后,韩姓子孙纷纷出逃。里面有个名叫韩域的人,逃至江准地区一条大河边,遇秦兵盘查路人。当时天气正寒,眼前冰冷的河水缓缓流动,韩域知道自己的身份如果暴露必然会被抓捕,情急之下以手指河,本意告诉秦兵自己姓韩。没想到秦兵误以为他姓河,韩域为不引起注意,干脆将错就错,称自己姓“何”,过关之后继续使用这个新的姓氏,他的子孙也沿袭下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