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古代文化人物
一个被污蔑百年的爱国者

一个被污蔑百年的爱国者

作者: 深思独想 | 来源:发表于2017-02-28 17:00 被阅读376次

    卖国者?汉奸?卖国求荣?提起李鸿章,基本上第一印象就是这几个词语,甚至在前些年,这些结论被记录在了中学历史教科书上。李鸿章背上这些莫须有的罪名,真真可惜了这般人物,好在历史不会放过坏人,但也不会冤枉好人。


    李鸿章长于官宦之家,年少聪慧,青年时期即进入翰林院任编修,后来又成了湖南大儒、一代名臣曾国藩的高足,湘军的幕僚,淮军的创办者,镇压太平军,镇压捻军,领导洋务运动,名震天下。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北洋通商大臣、一等肃毅候,这一连串显赫的头衔,无一不在诉说着李鸿章传奇的一生。

    卖国贼?裱糊匠!

    说李鸿章卖国,主要因为李鸿章代表清朝签署了一系列与列强签订的条约。最著名的当属《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

    很奇怪,李鸿章是否有国可卖呢?显然,他没得卖,因为这个国家不是他的,而是那个烜赫一时的慈禧太后的。他所能做只是继续当好大清国的裱糊匠,勤勤恳恳的缝补修护这个残破不堪的帝国。

    甲午海战,北洋水师谨遵慈禧“圣谕”,最后全军覆没。李鸿章前往马关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进行谈判,要知道,当时的李鸿章已经72岁高龄了。

    谈判从一开始就十分艰难,本身谈判是要以实力为基础的,说白了,咱们实力相当你才有跟我谈的资格,战场上打不赢,再怎么谈可能也是惘然。

    伊藤博文上来就要3亿两白银(3亿两白银相当于中国三年的财政收入,日本六年的财政收入。),而李鸿章的思路很明确,他希望日本不要使清政府的财政过分紧张,如果清政府崩溃了,中国大乱,那日本恐怕就一分钱都拿不到了。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的时候,一个日本愤青帮了李鸿章的大忙。这个愤青认为日本有能力灭掉中国,完全没必要和李鸿章进行谈判。他不知道日本的国库已经穷的只剩耗子屎;他不知道大清虽然海军尽丧,但尚有数十万陆军枕戈待旦;他不知道西方列强个个虎视眈眈,决不允许日本独占中国。于是,他决定刺杀李鸿章。

    可惜的是,他的枪法实在是太“高明”了,一枪打中了李鸿章的面颊,但是却没有打死李鸿章(不过李鸿章至死也没有取出这颗子弹,毕竟他年事已高,开脸手术风险太大,所以他晚年的照片总有半边脸不太自然。)。李鸿章虽然血流如注,但是却言论自若,气不少衰,他吩咐随从,留下他的血衣,一方面给日本人看,一方面带回国给国人看。

    日本天皇迅速派遣使者前来慰问,伊藤博文当然也要来看望,他们害怕李鸿章拂袖离去,清政府恼羞成怒,一旦重开战端,日本恐怕无力再支撑高昂的军费。

    伊藤博文直接提出,由于李鸿章身中一枪,赔款可以降低一亿两,变为两亿两。李鸿章说:“中了一枪,减了一亿,我本已是垂暮之年的老人,也活不了几年了,不如再打我两枪好了。”可是最终赔款的数额依旧锁定在了2亿两,李鸿章已经尽力了。

    李鸿章视马关签约为奇耻大辱,发誓终生不再履日地。两年后他出使欧美各国回来,途经日本横滨,需要换乘轮船,要用小船摆渡,他一看是日本船,怎么也不肯上,最后没有办法,只好在两艘轮船之间架了一块木板,75岁高龄老人,在呼呼悠悠地海面上,毅然决然地蹒跚着步子,慢慢腾腾地挪过去。

    “东南互保”也没能救了他的命


    慈禧大概也是觉得李鸿章替她背这黑锅,着实不易,所以才让他出访欧美。作为那个时代的人,李鸿章是极少数能够周游列国的人。他去了俄国、荷兰、比利时、英国、德国、法国、美国等国家,途中会见了当时世界上最顶尖的政治家,如德国首相俾斯麦、美国总统格兰特等。

    回国以后,李鸿章被慈禧任命为两广总督,刚一上任,就爆发了著名的“庚子拳乱”,慈禧向十一国宣战,全世界都见识到了这个中国女人的任性,可惜的是,这次任性,是要付出巨大代价的。

    八国联军用了5个小时的就攻破了11万清军驻守的北京城,而20万自称“刀枪不入”的义和团更是一哄而散,慈禧则带人仓皇西逃。慈禧下诏,全国各地的督抚都要向十一国宣战,山东巡抚袁世凯、湖光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刘坤一和两广总督李鸿章这些明事理的大臣,坚决认为慈禧的诏书是伪诏和乱命,他们进行了史上著名的“东南互保”,拒绝宣战,使南方免受战火。

    我估计事后慈禧也发现了自己的脑残,所以默认了“东南互保”。

    西方大老爷们点名要求李鸿章来北京进行谈判,李鸿章只好临危受命。临行前,梁启超曾前往李鸿章的府邸,劝说李鸿章率领两广独立,建立共和国,革命党愿奉李鸿章为大总统,李鸿章婉拒。

    梁启超说:“可惜了中堂这般人物,何必沦为清廷的替罪羊呢?”李鸿章说:“卓如啊,一代人有一代人该做的事情,我老了,将来救国是你们年轻人的事,我毕竟世受国恩,朝廷有了危难,我不能坐视不理,落井下石。”

    李鸿章本已是风烛残年的老人,到了北京就病倒了,并且开始吐血。他躺在病榻之上,指挥着下级官员把损失降到最低点,把赔款从一开始提出的10亿两白银降到4亿5000万两。4亿5000万两,是对4亿5000万中国人所定的数字,“人均一两,以示侮辱”。李鸿章不得不接受这个侮辱,而任性的慈禧只会厚颜无耻的宣扬“量中华之物力 结与国之欢心”的可笑言论而已。

    李鸿章在签字回来后大口大口地吐血,不久便病逝北京,享年79岁。他死后,清政府为其建祠10处,京师祠由地方官员定期祭祀。清代汉族官员京师建祠仅此一人。

    伪卖国者真爱国者

    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创造了诸多“中国第一”的历史记录:第一家机器制造局、第一家机器织布局、第一家电报局、第一个海军基地、第一支远洋海军、第一支洋枪队洋炮队、第一家外文翻译馆、第一条铁路、第一批官派留学生。他建立的轮船招商局旗下的招商银行,今天依旧在影响着中国的金融界。

    李鸿章在临死之前,推荐了当时最能干的大臣,袁世凯,希望袁可以继任直督。袁世凯确实不负众望,组建了中国的第一支新式军队、第一支警察队伍、第一个女子师范学堂、第一个自来水厂,并主持修建了第一条自主兴建的铁路。

    慈禧称赞李鸿章是“再造玄黄”之人。李鸿章去世的消息传来,慈禧的眼泪当场就流了下来,感叹说:“大局未定,倘有不测,再也没有人分担了。”

    梁启超在《李鸿章传》,称:鸿章必为数千年中国历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李鸿章必为十九世纪世界历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梁启超说他“敬李鸿章之才”,“惜李鸿章之识”,“悲李鸿章之遇”。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

    日本学者对李鸿章的评价是:知西来大势,识外国文明,想效法自强,有卓越的眼光和敏捷的手腕。

    美国学者的评价是:以文人来说,他是卓越的;以军人来说,他在重要的战役中为国家作了有价值的贡献;以从政来说,他为这个地球上最古老、人口最多的国家的人民提供了公认的优良设施;以一个外交家来说,他的成就使他成为外交史上名列前茅的人。

    李鸿章与俾斯麦、格兰特并称为“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


    李鸿章在临死之前几个小时,还留下了一首对仗工整的辞世诗。我一方面感叹他的学识之深厚,一方面又惊讶于一个濒死之人的思维之敏捷。他没有感叹他个人遭遇的不公,而是在奄奄一息之时,仍然担忧着国家的发展。

    “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个被污蔑百年的爱国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aoxg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