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家在京城外的一个小县城里,小时候妈妈只有放暑假才带我回外婆家,一去我们就在那里住上半个多月,因为那时的交通很不方便做长途车就得三个小时,而且很挤。
外婆家的村口有一条弯弯的小河,夏天的人们都在这洗衣服,总能看到姨婶们拿着木锤敲打着衣服和一片欢笑声。
每次回去的时候到了这个河边,我妈就得跟人家聊好半天,“小五子回来了”,妈妈在家排行老五。这个亲切的叫声真的是走到了外婆家的大门口。
小街上,我记得家家都是高高的门槛,我们得仰望着,边上总有老人在大石墩上坐着,那时候也总能看到那裹着小脚的老人。
记忆里院门口很高,得走上大圆石垒成的台阶,还得迈过很高的门槛,走过有三家邻居的小院,还得走过一个很偏僻的拐角,才到了外婆家。
那个偏僻的拐角在我印象里还挺深刻的,每次我都好害怕自己一个人过,没有大人跟着的时候我都是跑过去的,尤其是有风生和夜晚的时候都感觉好恐怖,农村那深宅的大院你感受过吗?
外婆家的大院是那种三合院,U形的房子,东西房和南房,每面的屋子都有两间,现在的叫法就是一个客厅一个卧室,每个客厅都有一个地窖,掀开地上的大盖子往下有台阶挺深,每个屋子的地窖还都是通的,妈妈说那是国民党曾住过的房子,建的挺有特色。
地窖盖的旁边就是烧柴火的大柴锅,可以做饭冬天可以取暖,我那时候也总爱凑个热闹,帮着去拉风箱往火眼里添柴火。
那时候没有冰箱,舅舅们就把菜和水果都储藏在地窖里,夏天回去的时候,总能吃上那个从地窖里拿出的大西瓜,凉凉的真甜。
院子中间有个天井,那就是地窖的出风口,小小的我总爱趴着那凉快。
印象里的外公就是曾经看到的那张在西房门口蹲着的照片,浓眉大眼的他看着是那么的慈祥,应该在我四五岁的时候外公就去世了。妈妈告诉我之前回去,外公总喜欢背着我在院子里玩,但我都不记得了。
妈妈说外公是个特别好的人,那个年代县城远近的人都知道他,在抗战的时候曾经给八路军还运过手电筒呢,在妈妈的心里外公就是个英雄。
印象中的外婆有白内障,典型的那种裹的小脚。后来眼睛就看不见了,腿也不好,就只能整天盘腿坐在炕上。小时候,我和表弟在那个大炕上总会缠着外婆给我们讲故事。我们不听话的时候外婆还会讲鬼故事吓唬我们。
那时候农村的家里都会有那种长条刻着花的红柜子,外婆总能在那个柜子里摸出点心给我们吃,一晃外婆也离开我们快40年了。
那条老街、那个院子、那条弯弯的小河早已不见了踪影,现在那已变成了县城最美丽的大花坛,但我还是会怀念那个我记忆里的深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