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讲座《指向概念性理解的单元整体教学》

讲座《指向概念性理解的单元整体教学》

作者: 苜溯 | 来源:发表于2024-09-21 08:53 被阅读0次

今天县里的语文老师们一起到二中听讲座,讲课的是衢州市教研员郑慧老师。郑老师看着很年轻,温文尔雅,温柔谦逊,但她却说自己到了快退休的年纪。很喜欢这样的老师,像是一个大姐姐一样,带领着我们向前走去。

郑老师的愿望是语文老师能够找到语文教学中规律性的东西,一节课上得好不是运气好,绝非偶然,而是我们找到了共性。她讲到自己很不喜欢“巧妙”这个词,因为这个词意思是聪明,别人不好学。她强调教学应当有更理性的东西,有方法可以依循。

郑老师还讲到想象力是创造力的基础,敢想就有可能成功。我们身上穿的衣服先有脑子里的衣服,才有现实的衣服,所有的设计发明都是人们先在脑子里想,才有实现的可能。所以想象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由想象力,郑老师想到课本中的童话教学。童话的教学非常重要,就在于此,帮助学生生发想象力。

似乎郑老师参与到作业本的设计。她由2016年宁波卷中的童话题目想到童话故事应该怎么学习。比如第6题:“重复中有变化”是童话情节的基本特点,通读全文,完成下面的对话。其中,“重复中有变化”是童话情节的基本特点这句话删掉,题目也照样可以做,但是有这句话,让这道题升华了,有了概念性的东西了。比如故事中王子喝小伙子没有姓名,他们都具有典型意义,也是将题目拔高。

于是,在七上的童话单元的作业本设计,也是依照这样方法。课堂导学部分开始,先设计一个情境:为迎接六一儿童节,校刊准备推出“童眼看世界”专栏,为此需要选一组优秀童话。请你完成下面的学习人物,了解挑选优秀童话作品的方法。——这样的情境,学生就能够明白,需要掌握的是挑选优秀童话的方法,即明确优秀童话的标准。

导学一 探究童话故事情节的特点
(1)请你用一条曲线来表示课文情节变化,即“引子——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曲线弯曲程度越大,表明对读者的心理冲击越强烈。在你画的曲线上,弯曲程度最大的点在哪里?为什么此处给你的心理冲击最强烈?

我们读故事的时候,就会有内心的起伏变化。通过曲线图,让学生的内心感受外化,并且明白心理冲击最强烈的,就是故事的高潮。

之后的题目讲到“这个场景荒诞离奇,却又合乎逻辑”,这就是童话的特点,而它之所以能够合乎逻辑,便是因为有足够多的铺垫。“重复中有变化是很多童话情节的特点”,这是童话的特点之一。

导学二 探究童话语言的特点
通过比较不同译者的语言,来发现语言的不同点,并概括共同点。通过研读语言的表达,来思考童话语言的特点。

导学三 探究童话人物形象的特点
小组合作,表演“看新装”或“展新装”的情节,补充人物的表情、动作、心理等内容,揣摩人物形象。在此基础上思考:通话中的许多人物往往没有具体的姓名,这是为什么?

导学四 结合阅读积累,探究童话主题的特点
探究结尾是否可以改变,对比不同的结尾思考深意。童话引申出来的含义又是什么,进行总结,并扩展。

最后要求学生撰写一份《优秀童话作品挑选指南》。这就是总结归纳童话故事的特点,情节的特点,语言的特点,人物形象的特点,主题的特点。通过撰写概括出童话这一题材的特点,从而获得对这一类文本的理解。

正如郑老师所言,学习的东西不能由他人代替,要学生自己去归纳总结。如此才能让人丰厚起来。听郑老师的讲座,我感受到文学性,也体验到了文字的美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讲座《指向概念性理解的单元整体教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bnal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