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杂论

作者: 妙音居 | 来源:发表于2018-01-26 20:30 被阅读58次

时常会有朋友问我:“社会是不断进步的,你们这些学国学的为什么总是盯着古人的东西不放,觉得古人的东西最好?”这句话其实道出了当代人的一大误区,一些从事国学工作的同仁也会有类似的疑问。

“社会不断地进步”这本身是一种意愿,就如同“人是会不断成长的”一般。但是很多人终其一生就是如此,除了脑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装下了一些“信息”之外其他并无成长,这也是为什么有“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的说法。

其次,当代所谓的“社会的进步”更多是指科学技术、物质生活的提升,但是这些只是人类文明的一部分。就信息技术而言确实日新月异,当代应该没有人再去研究DOS操作系统,但是信息技术方面的“后胜于前”并没有出现在思想文化与艺术领域。

或许有同仁不服气,但是试问当代有谁敢说书法胜过唐朝“欧褚颜柳”,宋代“苏黄米蔡”?谁敢说国画胜过张大千、齐白石?当代儿童初学电脑应该不再会从DOS系统开始学习,但是学书法必然从临摹颜真卿等楷体开始。

再次,从逻辑上讲“不断的发展”是历代叠加后的结果,前人所积累的必然属于后人已有的,因此从这个逻辑上讲确实“后后胜于前前”。但是文化史上的拥有和今人体悟上的拥有是两码事,未来的文化史中当代的人文成就或许属于低潮也未可知。

也有人问我“什么才是国学?”就国学的范畴而言我很难给与精确的界定,但也正因为如此当代但凡涉“古”的学问都会披上国学的外衣。

虽然国学的外延很难明确,但是有一点是公认的,那就是国学是以先秦经典和诸子百家学说为基础。先秦经典和诸子百家虽然后来演化成了很多具体的形式,琴棋书画茶花香,古玩器皿,风水面相等,但是无论哪种角度和形式都不能离开“思想”这一核心,对中华思想的积累和体悟才是国学中不变的核心。

古人讲器以载道,是借助直观感受得到的事物来体现比较深邃的道理。纪晓岚评《易经》时说:“易之为书,推天道以明人事。”就是用天地自然能够直观看到的种种事物来论证、体现看不见摸不着的种种人事道理。

但是今人浮躁,对于需要长时间学习和感悟的“道”很少有耐心,大部分人眼光只落在“器”上,这也是艺术领域“大师”和“艺人”的区别。真正的大师是能够通过自己的艺术创作来体现深邃的道,让世人通过他的作品体会到思想。而艺人只是在展示自己的专业技能,希望大家重视的是他的作品。

更有甚者专挑国学中一些奇闻异事、稀奇古怪的事物去了解,那这类同仁基本是把国学当作“谈资”,或用于社交,或用于茶余饭后的闲谈。

国学博大但不杂乱,深邃但不迷信,很多时候我们还是需要先正视国学才能传承国学。

相关文章

  • 国学杂论

    时常会有朋友问我:“社会是不断进步的,你们这些学国学的为什么总是盯着古人的东西不放,觉得古人的东西最好?”这句话其...

  • 说白伤寒论第一讲 说白伤寒论前言 郭生白

    今天我开始说《伤寒论》。本来叫《伤寒杂病论》,晋朝的王叔和分成《伤寒论》和《杂病论》。《伤寒杂病论》是分不开的,整...

  • 12生肖新春联

    来源‖青梅煮酒论国学

  • 《国学论》

    迄今为止,众人对国学的定义并不统一。 有学者认为国学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凡是中国的文化学术都属于国学;亦有学者...

  • 《说白伤寒论》学习笔记01:前言

    学习笔记01 (1)《伤寒论》原来叫《伤寒杂病论》,被分开了,一个叫《伤寒论》,另一个叫《杂病论》。但实际呢,伤寒...

  • 2017年计划

    1黄帝内经 100遍 2.伤寒杂病论 150遍 3:背会伤寒杂病论前面 4桂本伤寒论 5:针灸 背诵 背诵两...

  • 杂论

    世界上总有一些人让你觉得话不投机三句多,但是很无奈我们还必须跟他们打交道!他们往往脆弱而敏感,会吧别人的一句玩笑当...

  • 杂论

    抄了一天教案,手疼。 这是自从上了大学就么有出现过的事。 偷过的懒最终都会双倍奉还。 有些道理必须经历了才明白。 ...

  • 杂论

    陇上云车不复居, 湘江斑竹泪染余。 谁念衡山烟雾里, 空看雁足不传书。

  • 杂论

    如今走上这条不归路,为了面子也要走下去; 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是何其的无助,远比想想的困难;曾将幻想,豪情壮志,满...

网友评论

  • 深蓝浅蓝的天:有时候我真觉得,互联网时代下的一些产品只会让人变得更懒,而益处却是少得多,当然有人会说关键看怎么用,但就我所知大部分人都属于变得更懒的😂回到文章正题,不管时代怎么变,做人的道理应该不会有大变动,所以学习前人优秀的东西应该就没差,再者物质追求无穷无尽,有时想寻得一份安静,读读古书也很好,而且要学文化,从根基上入手总好过道听途说。但说到底我觉得还是个人兴趣😄
  • 瞿栾镔:学识不杂,只是正统分支
    妙音居:@Xece_13_ 🙂
  • 茶老皮匠:先生高人也👍
    妙音居:@茶老皮匠 您太过奖了😅
  • 一道:社会的发展是很快,但人类自身的进化却很慢。5000年的时间,在人进化的路上,也许不过打个盹的功夫,所以那些过去的东西很多仍然可以把我们击中。
    妙音居:@一道 👍👍👍

本文标题:国学杂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bnwa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