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跟同学吃完饭回来的时候,去小卖部买东西,突然想买包烟。
我有点犹豫又有点抱着试试的态度问:“我想买包烟,可以吗?”显而易见,我得到的答案是否定的。正如我们从小到大,一直为我们好的父母一样,马上将这个想法否定掉。
但可能因为已经是一个能独立思考的成年人,同学只是表示了否定的观点,并没有说出某种让人不舒服的论调,而且还表示可以尝试电子烟,就是那种也可以冒烟的电子烟。
吸烟有害健康,大家都知道这个道理,但我仍然对其抱有好奇心。也尝试过电子烟,但还是想尝试一下那种感觉。
现在社会越来越宽容了,不论从穿衣服料子少,还是对于小三的看法。只举例子,没有恶意。
在大学我们的一门课,类似小学的思想品德,只不过名字太长忘记了。老师让我们讨论如何看待小三,结果大多数人都将小三看做一种职业,只要不影响自己的生活,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活法。
如今,我也在生活中遇到了小三,我自己没啥感觉,反倒我的同事特别反感。我问他为什么,他说每次都被该人训斥,所以厌烦加恶心。看,因为你看他不顺眼,所以你把成见归到了小三身上。
其实,现在生活里好多东西我都想尝试,还在搜那种防水的纹身贴。我觉得其实社会还是在进步的,这些家长们非常厌恶的东西都有了替代品。
为什么说想做一个坏孩子,因为我们所受到的教育一直在压抑我本身的一些东西,例如:好奇心。甚至,我连表达这类想法的能力都快丢失了。
记得,我小学的时候打耳洞,父母不同意,但不说原因,只是说我不管,爱咋样咋样。我也天真的以为他们真的不管,我只是有点儿随大流儿和爱臭美罢了,又没做坏事。
结果打完耳洞,就被父母骂的狗血临头。后来,耳朵发炎,父亲说我活该,谁让我不听话。那时我才明白,不管就是不同意的意思。也很害怕父母生气,把耳钉都摘掉,耳洞重新长好了,不过还是留了一个小硬块儿。
从那以后,我便什么父母觉得坏的事情都不再跟父母说了。
甚至,我父母要求我大学四年不能谈恋爱,谈恋爱不可以见面等教育问题。我那时候问我妈:“为什么不能见面呢?难道要等结婚前一天再见面?”
其实,我知道父母是为了保护我不让我学坏。但是,只是训斥我或者在我去征求意见的时候冷漠处理,只会让我更加好奇,在坏孩子的路上越走越远。
我真的觉得,现在我父母好多了。我会去尝试沟通,我妈有时也会时不时冒出一句:你买个红色指甲油吧,我觉着还挺好看。不过因为深受影响,现在我对这种打扮自己,带项链、涂指甲的东西都不是太感兴趣。只不过有时候觉得好玩儿,会去尝试一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