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了加拿大作者CaitFlanders的2018新书“TheYear of Less”,被她对于个人生活真实坦诚的描写,2年购物禁止计划栩栩如生的讲述,以及由此产生的很多人生感悟所吸引。
书的封面写道:“我怎样停止购物,抛弃我的大部分生活物品,之后发现生活的价值不是任何购买能实现的”。那么作者的这样非同寻常的生活体验是什么样的呢?
Cait计划和执行购物禁止并不是潮流人士的一时兴起或者哲学家的生活实验,而是源于真实的经济条件有限的需要,以及她对于自己之前戒酒和减肥成功经验的肯定,所以这种有理有据打开新生活的模式首先让我能够理解一切事情的初衷。2014年的七月,她开始了为期一年(实际上后来因为效果令她满意又延续至两年)的购物禁止。她从整理自己的厨房、卧室、卫生间等各种生活用品、衣服、书籍开始,分类出必需且会在短时间内使用、必需但是因为打折而购买的多余品、不必需只是以备不时之需、完全不必需的物品,并对它们进行了留用、捐赠、作为垃圾扔掉的处理,经过这些步骤后她抛弃了自己70%的物品。当她在第二年的6月搬家时,所有的私人物品只需要8个小整理箱,所有的衣服一共29件只需要一个行李箱。这样的“家当“想必就非常容易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了。除了对于已经拥有物品的处理,她对于未来购置物品还做了严格的购买计划——一张购物清单:第一类是允许购买类包括食物,清洁用品和化妆品能且只能在使用完之后买,送给他人的礼物;第二类是不允许购买类包括咖啡,衣服鞋子,杂志书籍,家庭用品,电子产品;第三类是经过自己认真考虑后可以购买类,对那些确实非常破旧影响使用功能的物件的替换,对于她当时的情况而言包括床,靴子,社交套装等。
这些非常私人的决定但是在我们平常人开来很伟大的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比如当同事朋友聚会时会奚落称她为“不能随意花钱”的不合群分子,比如看到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一些她以前非常喜欢也会经常购买的商品的打折信息,比如遭遇职场挫折后非常想用消费来宣泄情绪时难以抑制的购物冲动。但是,这些她都坚定地度过了。值得一提的是,坚持过来的值得借鉴的经验不仅仅是强大的自律,而且是对自己生活状态和态度的肯定,对计划能进行时时调整的审时度势,和家人朋友的理解与支持。她的计划也不是在一成不变的环境中实现的,相反,她的工作和家庭都在同一年经历了重大的变革:她辞职并且成为自由博主开始专职经营自己的博客,面临着失去稳定收入的风险。而她的父母在几十年的婚姻后决定离婚,她作为三个孩子之中的大姐姐,担负着平衡安慰家人情绪的责任。但是购物禁止计划并没有因为这些变革而停止,反而成为了支撑,因为她从购物禁止中积蓄更多而得以游历大川名山,激发写作灵感,认识更多世界各地的朋友,发展了自己的事业也让自己更为人所知。因为她进行购物禁止需要家人支持而经常与家人沟通,让她更加了解各个时期父母的想法,弟弟妹妹的成长,增进了自己与家人的感情交流。
我很欣赏Cait书中记录的她这一年购物禁止的经历并不是因为我提倡“苦行僧”的生活方式,或者曲解她的做法为“葛朗台”式的节俭,而是这种对于金钱的合理使用的方法十分赞同。每个人都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劳动所得,而购买往往是消费中的一大部分,是否有时我们也应该从冲动消费者转变为理性消费者呢?我们不需要每个人都进行严格的购物禁止,但是在每一天每一次的购买中,稍加思索我们是否真的需要它,如果需要那么是否这个物品确实符合我们的需求,如果确实符合我们的需求那么我们是否会马上使用它等等。也许只经过这几个小步骤也就是几分钟的思考,我们就可以避免一些冲动的不必需消费。而由此节省下来的金钱,我们可以用于购买质量更好价值更优的物品,可以避免因为冲动消费而造成根本不去使用物品堆积的浪费,也可以把金钱用于精神上的享受或者去到我们一直所向往的远方旅行。
Cait的故事在继续,给我的启示也很多,其中一个就是”Less is more”,有时少却是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