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不想做美好事物的旁观者!
阿来在《朗读者》的节目上说,他出生于一个贫穷偏僻的小村庄,这意味着从小就被告知世间美好的事情都跟自己无关了!但是他不甘心这种命中注定,他努力读书,考上一所师范院校。学校的图书馆里有几千册书,他就恳求管理员把他关在里面,这样就可以读个通宵。
阿来后来走上写作道路,最根本的原动力在于从小对蒙昧和贫乏的不甘心,那颗敏感多思的心在经过大学时期的大量阅读之后,迸发出了惊人的力量。
很多出身微末却向往文学殿堂的人(包括我)或许都跟阿来一样:不想做世间美好事物的旁观者!无法忍受的不是贫穷,而是贫穷所带来的思想的匮乏感。
贫穷只是会让我们无法拥有那些鲜衣、精舍、美食、华灯,而思想的匮乏会让我们无法感知皓月当空、时花照眼、好鸟鸣林、泉响空山的美。
所以文学和写作是一条让我们发现美、感知美的道路。正如河南大学那位不发论文、不报职称课却堂堂爆满的常萍老师说的:文学,是大地通往天空的道路!
在我理解,常萍老师这句话的含义大概是:阅读和写作能让我们在生活的挣扎和困顿中找到平静与尊严,让生如蝼蚁的我们亦可以如神一般美丽!
02 “生于现实”但不“死于现实”!
我们所处的时代看起来是一个文学走向末路的时代,除了应付考试的学生之外,阅读经典著作的人越来越少。人们喜欢刷视频、看段子、聊八卦,或是在电子产品上进行碎片化阅读。
长此以往,很多人都患上了严重的精神营养不良症。其表现是语言贫乏粗鄙,还沾沾自喜。所以,可怕的不是身体“生于现实”,而是灵魂“死于现实”。
人们都重视身体的养生,却忘记了我们的灵魂也是需要“养生”的,否则即便享寿百年,也只是一副空洞的躯壳而已。
吴伯凡说,“文学能让我们感觉世界的方式不那么粗糙和简略,拯救我们被日常事务磨损的迟钝的感觉,找到一种深刻的乐趣。”
有时候遇到一些事情想不通,我会找一些书来读,获得智慧和力量。并把自己的所得所想写成文章分享出去,在这个收获与分享的过程中,我找到了深刻的乐趣!
其实阅读和写作也不能解决人生的所有“疑案”,但至少可以让这些“疑案”变得不那么纠结,不那么面目可憎。
03 得大美好和大自在!
阿来说他在写《尘埃落定》之前曾经顺着大渡河徒步往源头走,差不多走了七八百公里。清晨、黄昏、暴雨之前、风雨之后,那种美好和震撼慢慢内化到自己的语言和灵魂里。
在家门口的白桦树开始发芽的时候,阿来开始写《尘埃落定》。写到三分之一的时候,他对自己的儿子说:你爸爸是个天才!写到秋天,白桦树的叶子开始凋零,他小说里的人物也一个个走向自己的终局。
我想,在这个过程中,阿来一定是得到了人间的大美好和大自在。这种美好和自在非一般可比,不是穿华衣、享美食、住豪宅、开豪车能感受到的。这种美好和自在,只有沉浸在一项伟大卓越的事业中才能获得。
我至今仍清晰地记得,高中时自己写的一首诗得奖(虽然这个奖的含金量有些存疑)时的心情:兴奋、雀跃、幸福、欢畅,满心的成就感,顿生“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的豪情壮志。
所以,余生对于我来说,人间的大美好和大自在不在段子、视频、麻将桌和Ktv里,而在于那一行行优美跳脱的文字里。这文字有前人已经写下的,也有我自己将要写下的!
04 能传世最好,但不在乎结局!
或许有些人写作的目的是为了赚些快钱,图点利益。但是我从写作的那天开始,心里就有一个说出来可能被笑话的目标:传世!
传世,就是不朽!
人类历史浩瀚无垠,不朽的方式却少得可怜。帝王将相、风云人物,又有几人堪称不朽?金钱和财富也无法传世,君不见那些亭台楼阁、广厦千间,有多少已经被时间掩埋?被岁月销毁?即便能幸存下来的,拿着钥匙的、来来往往的也都是一些不相干的人。连故宫亦然,如织的游人里,又有几个是皇家血脉?
只有伟大,方能不朽!
一篇赋、一首诗、一阙词、一部小说,只要够好,够伟大,就会被千年景仰、万世传颂!文章可以千年不死!还能找到比这更好的不朽的方式么?
传说当年玛格丽特 ·米切尔去参加一个作家的聚会,不熟悉的男作家还以为她是一个没什么像样作品的新人,便轻蔑地问她:你写过什么书么?米切尔说:我只写过一本书,名字叫做《飘》。那位男作家马上就不说话了!
米切尔一生只出版过这一部作品,但只这一部伟大作品传世,便足以慰平生。
的确,伟大和传世都无比艰难,但我并不强求。因为“这个天地,我来过,我奋战过,我深爱过,我不在乎结局。”
————————————————————
说实话,我特别期待亲爱的朋友们点个赞给我,如果你们觉得我写得还行,就点亮红心️️吧!你们的鼓励,是我最大的动力!谢谢!
网友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