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杂文思维工具箱
曾国藩治事三则,看完再也不用看鸡汤了

曾国藩治事三则,看完再也不用看鸡汤了

作者: 信陵饮 | 来源:发表于2017-09-07 17:16 被阅读1882次

    中国历史上,达到三不朽圣人标准的,历来认为有两个半人。

    两个分别是孔子和王阳明。

    半个是曾国藩。

    孔子的功业,从世俗角度看,并不出色。

    而王阳明书传事远,难免有遗漏。

    曾国藩身处晚清,关于他的记载更加详实,有其他历史人物相互印证,又有大量奏章,书信和日记成为佐证,相对而言,更可以取信些。

    说他是中国封建时代的集大成者,不会有太大问题。

    顶尖不敢说,前十是能排得进的。

    梁启超评价他:

    曾文正者,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

    然而文正固非有超群绝伦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其所遭值事会,亦终身在拂逆之中。

    然乃立德、立功、立言,三并不朽,所成就震古铄今,而莫与京者,其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拔于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历百千艰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铢积寸累,受之以虚,将之以勤,植之以刚,贞之以恒,帅之以诚,勇猛精进,坚苦卓绝。如斯而已,如斯而已!

    每次身在拂逆之中,念梁氏之语,看曾国藩家书,心中得到莫大慰藉。

    而关于成功,总结起来,曾国藩有三条,值得我们反复琢磨。

    1.

    首先是对于成功的认识。

    曾国藩认为,事功之成否,人力居其三,天命居其七。

    也就是说,一个人,要获大成功,主要看客观条件,甚至可以说是看运气。

    个人能起到的作用,仅仅是次要因素,连一半都不到。

    这并不是他成功之后装逼,也不是谦虚,晚年他与吴敏树、郭嵩焘聊天,说到自己的墓志铭,其他的可以随便写,但结语他自己已经想好:

    不信书,信运气,公之言,传万世。

    活了一辈子,经历无数艰难险阻,成就震古烁今之业,就觉得只有这几句话要传给后世,相比今天,做出一点小成就,赚了些小钱,甚至自己都还没成功,就要开班授课,曾国藩真的是笃诚君子。

    人力居其三,天命居其七,这是成败的大基调,也是这个世间的本来面目。

    比如,人类在围棋界,无论如何努力,已经无法胜过阿尔法狗了。

    这就是人力无法超越客观因素的明证。

    看到这里,你大概已经明白,为什么不必再看成功学鸡汤了。

    2.

    那么是不是说,一切自己都不能掌控,就随他去了呢?

    恰恰相反,曾国藩的意思是,既然人力只能占三分,就要倾尽所有,做到三分。

    他在壮年时,曾发豪语:

    吾尝举功业之成败,名誉之优劣,文章之工拙,概以付之运气一囊之中,久而弥自信其说之不可易也。

    然吾辈自信之道,则当与彼赌乾坤于俄顷,较殿最于锱铢,终不令囊独胜而吾独败

    告诉你世间成败的秘密,这是他心具大慈悲心——假如你侥幸成功了,不要以为自己可以上天入地,对规律和他人要时常抱有敬畏之心。而大部分人是要注定平庸的,不过这并不一定是你们的错,也许你们能得到些宽慰,少一些焦虑。

    但绝不是叫你们放弃自己。

    毕竟,人生能掌控的,也只有自己了。

    所以,谈到治事原则,他有九字真言:

    坚其志;苦其心;勤其力

    说完了一切鸡汤说不尽的道理。

    做成一件事很困难,如果再朝三暮四,今天干干这个,明天干干那个,概率就更低了。

    曾氏有句话形容志向不坚,叫:“掘井九尺而不及泉”。

    这大概是关于平庸人士最绝妙的形容。

    人的能力有限,生涯苦短,再不形成一股合力,向着一个方向,就更走不远。

    其次是“苦其心”。

    人真的很苦,要做点事,还要比其他人做的好,那是更加的苦。

    我不知道诸位在看到这三个字的时候,作何感想。

    我自己是顿觉宽慰的:世上哪有什么软绵绵的成功,哪有什么吃喝玩乐,就把钱挣了。

    异彩纷呈,幸福美满,只存在于朋友圈里。

    价值都是从单调枯燥里产生的。

    时时挫败,那是常态,但不能放弃。

    知道干事很苦,挣钱很苦,还拼了老命,与扼住自己咽喉的命运搏斗,也就不枉费此生。

    并且其实真相是,大部分人也没有什么其他选择。

    下次再觉得太苦,想偷懒一下,想想这九个字,还是硬着头皮上吧。

    “勤其力”就不必多说了,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动跑掉。

    就算有沧海不移之志,也有吃苦的决心和勇气,想要到达目的地,还是需要一步一步走去。

    同样的距离,每天走10里和每天勤勉走100里,谁先到,只是个小学数学题。

    3.

    在具体操作层面,曾国藩有高明,精明之分。

    曾国藩定义高明,是“登山独见其远,乘城独觉其旷”。

    每个人有不同的天赋和见识际遇,能力自然有高下,譬如下棋,有些人就是能算得周密,算得深远。

    在某一项有天赋的人,可能学得快,进步的快,一下就奠定了优势基础,最后成为某一方面的专才。

    有的人会说话,有的人考虑事情周详,有的人记忆力好,有的人容易与人相处,有的人很会钻研。

    这都是与别人的相比的高明之处。

    但高明不如精明。

    大家可以先回忆一下自己学打字的过程。

    刚开始,连手放在哪里都不知道,眼睛必须盯着,最快的方法是用食指一个一个戳。

    后来熟练了,开始盲打,偶尔看一眼,渐渐连看都不用看了。

    这期间也有天赋的作用,机灵一些的,一分钟可以打四五十个字,慢一些的,一分钟只能打二三十个字。

    不过等到技能熟练,速度越来越快,大家都会稳定在一个特定水平,有差距,却并不大,没人拿来炫耀的。

    但如果你有心,查查世界一流水平,竟然是:一分钟准确无误打807个键。

    这就是一个令人感到惊异的差距了,你不禁会想,为什么我的打字速度为什么没有持续进步?

    这就是精明与高明之间的差距。

    曾国藩对精明的定义是什么呢?

    臆度者不如权衡之审,目巧者不如尺度之确……若能事事求精,轻重长短,一丝不差,则渐实矣。

    精益求精,一丝不差,不断向客观规律靠拢,是他的治事法宝。

    区别在哪里?所谓高明,来自于臆度,出自于主观,跟个人的天赋,见识,经验总结能力有关,然而还不够,提高有限,甚至会是错误的。

    真正的精进,在于每一天,都争取让主观臆度更符合客观规律,哪怕进步仅仅在毫厘之间。

    这种刻意的提高和向规律靠拢,是迅速成长到别人难以企及水平的唯一方法。

    简友@如云之悠如水之澈 在上一篇评论里提到一个问题:

    为什么郑庄公看事情这么透彻,怎么培养。

    我认为庄公可行的办法,大概是在列国朝堂,街市,君主身边,母亲和弟弟周围,多派心腹密探,更客观的掌握实际情况,得到最准确的信息,以便做出正确的决策。

    另外,郑庄公自幼不得母亲喜爱,时刻的小心翼翼,如履薄冰,更容易磨练出察言观色的本领。

    再加上日常处理实际事务的经验以及读书,向高人学习等不断的思维训练,对于看问题透彻一定大有帮助。

    关键在于是否每一次都做得比差不多更好一些。

    今天的研究,也支持曾国藩的这一见解。

    前些年大火的十万小时理论,刻意练习理论,匠人精神的风靡,实际都是在讲这种方法。

    打字停止进步,是因为大家觉得差不多了,够用了,但如果你今天能打120字,下个月能打140,还在刻意练,争取再过三个月,打200字,日积月累,你一定是周围人群中打字最快的。

    说到这里,一秒钟你就明白了,大数据有多么重要,因为它能比个人经验更准确的告诉你,什么是更好的。

    知道了什么是最好的,差距在哪里,不断努力减少这种差距,也就能把事情做得更好。

    最后,在七分天命,三分人力的悲观基调下,说点开心事,大功难成,但在任何领域,能做到前20%的人,还是可以过上体面生活的。

    我们的对手不是天命,只是同样困厄于天命的其他人和昨天的自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愿历尽千帆仍少年:既然人力只能占三分,就要倾尽所有,做到三分。时时挫败,那是常态,但不能放弃。
        臆度者不如权衡之审,目巧者不如尺度之确……若能事事求精,轻重长短,一丝不差,则渐实矣。
      • f16d2cb94062:条条大路通罗马,有人生在罗马,有人生在山西矿井下。
        信陵饮:能理解的自然能理解,不能理解的,非要跟你扣字面意思,也是醉了。
      • 小杨说灵异:世事烦忧,成功,只属于一小部分人。世间百态,人生如梦,不求高处不胜寒,只求问心无愧。
      • 时光小屋:鸡汤就是农药
        信陵饮:渴狠了,也就顾不得了
      • ff050aca2749:庄子曰:圣人不死 大盗不止。能在孔庙吃冷猪肉的,皆非心地善良之辈
        f16d2cb94062: @恶魔人 很明显,你没有
        ff050aca2749:@奤吙 圣人的名头都是后给的,脑子是个好东西。
        f16d2cb94062: @恶魔人 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孔子自己都不承认自己是圣人,不要瞎污蔑。
      • 1e874f22321b:这篇文章写得真的不错,一分钟看透事物本质和一辈子看透事物的本质是有很大区别的。
        信陵饮:@梵蒂冈城 是的,自己认为这个世界应该是什么样,一点都不重要。有思辨能力的人,更接近真相
        1e874f22321b:@信陵饮 当然,也许是吧,不过这都是了不起的思辨能力,人的一生最可贵的就是拥有过人的思辨能力,如果思辨能力差,智商,情商什么的就是再好也是没有卵用的。曾国藩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他自己都说他是以拙补勤,20多岁才考上秀才,但厚积薄发,在过人的思辨能力支撑下,路越走越宽广,所以我认为决定人生成败的决定性因素是思辨能力
        信陵饮:可能那一分钟来自于一辈子参悟
      • 清澈的北风:学习了!
      • 河豚太一:你好,我是左宗棠,我信左宗棠,我为左宗棠代言!
        信陵饮:@河豚太一 季高有何话说?
      • 如云之悠如水之澈:无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立志长。我还只是了解的第一点。有时过得太平庸了,熬着苦。自从那次你说李斯的例子,我想想是啊,同样是老鼠,厕所里面的老鼠东躲西藏,只能吃肮脏污秽之物,粮仓里面的老鼠却锦衣玉食,见人不惧。置身于漩涡中,方能是弄潮高手
        智圣豪: @如云之悠如水之澈 立志长者也常
        信陵饮:@如云之悠如水之澈 也只能熬,共勉

      本文标题:曾国藩治事三则,看完再也不用看鸡汤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bymj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