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 皇帝与权力

作者: 公紫墨 | 来源:发表于2018-04-08 03:47 被阅读73次

                最近看完了《明朝那些事》,这本书红了很多年了,但是我却现在才去看,不得不说实在是太落伍了。但主要的原因还是当初要看的时候,读到了一篇评论,评论者煞有介事的说,这本书作为专业历史学生是多么的不屑,其中历史史实有误,只能当通俗小说来看。就是因为这么一句话,我当时便有种“那我怎么会去看这种流行小说,我可是要研究历史的人。”的感觉,因此便把书放到一边,不去看了。近来无事便拿起书来看,看完后我不得不说自己当时真是无聊,这本书自己本也没标榜是历史史实的研究书籍,倘若非要自己用这个角度去看,那只能说自己读书读傻了。仅作为历史科普书来看,这本书也很好的平衡了趣味性和历史性,已经有足够的价值,供人们阅读。

                看明朝的起因还是因为去年暑假大火的《人民的名义》,当时大家都说有部剧更好,那便是《大明王朝1566》,因此找了这部剧来看。两部剧我都很喜欢,因此决定好好研究一下嘉靖这个皇帝。仅我本人而言,我一直看的都是汉唐史,明史谈不上多么了解,为了了解嘉靖的特点,便也找到能看到的各种历史书,评论文章。但我总觉得对于嘉靖的评价很模糊总是那么不真切。

                明朝有一很有意思的特点,就是皇帝不上朝。这个的特殊性几乎是独一份,因为在它之前的朝代,皇帝敢这么做的基本都大权旁落,结局悲惨。因此明朝之后的清朝皇帝,几乎个个工作标兵,清朝皇帝的平均勤奋水平,是远超其他朝代的。但是有趣的却是,明朝的皇帝没事就不上朝,但是基本没出现大权旁落的情况。不论是张居正,还是后面的魏忠贤虽然权倾朝野,但都没能力再进一步。比起前朝的赵高,霍光差了很多。那么为什么明朝的皇帝这么厉害?可以消极怠工却不会出现意外?

                最初想谈谈皇帝和权力的关系,小的时候总觉得皇帝一定是全世界最幸福的人,因为他们可以想要什么就得到什么,想做什么就可以办到。没有人可以不听皇帝的话,没有人可以反抗他们的意志,这种感觉想想就让人热血沸腾。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发现之前的想法基本都是扯淡,皇帝并不是那么好当。你需要做一个好人,关心子民,不能荒淫,贪婪,还需要有进取心,开疆拓土,等等,做到这些才能算的上是好皇帝。后来经历的多了,发现这个也是不对的,原因很简单,后世那些口诛笔伐的文人史官都是站在自己立场上评述皇帝一生。皇帝本身的好坏很难判断,但是他们对文官的好坏确一下看出来,这一点宋朝极其明显,文人的无耻便是在这。

                那么皇帝和权力的关系核心只有,皇帝是否能真正的掌控权力的必要因素,这一个原因。既不是皇帝本身这个人的品德的好坏,也不是皇帝勤奋工作是否,仅仅是因为在当时时代背景之下,皇帝掌控了构成权力的主要因素,因此他不会大权旁落,反之则失去权力。这需要精确的判断和冷酷的手段完成,倘若一个皇帝真的是奔着当一个“好皇帝”去做的,那估计致死都不明白自己怎么完蛋的,崇祯就是这个的典型代表。

                以前很好奇,几乎所有的末代皇帝都承担了无限的骂名,什么刚愎自用,沉迷女色,生灵涂炭,民不聊生,等等。唯独崇祯例外,黄仁宇大师说是万历导致,历史爱好者聊的更多是嘉靖导致的。但是几乎所有人都说,崇祯不是昏君,他有手段,有脑子,就是心太急,加上历史大势不可违逆,明朝积重难返,他终究不是力挽狂澜的人物,所以明朝亡了。这就很有意思了,在《明朝那些事》中提出一个观点,是因为灭了崇祯的是李自成,而后金(清)灭李自成的时候,提出的口号就有为崇祯报仇,所以清朝对崇祯还是比较客气,修史的时候也没有将他描述成十恶不赦的人物,因此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如果假定这是对的,那几乎就是说前面的末代皇帝也不都是十恶不赦的人,只是后朝抹黑的,那为什么前朝还是都亡了呢?

                权力一直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永远不缺乏追逐权力的人。甚至身为男人,其中最重要构成你的一生,确定你的地位的东西就是权力。而在封建时代,权力的终极象征就是皇帝。其实说白了,皇帝就是一个符号,一个权力的符号,谁是皇帝其实没那么重要。它就是一座金字塔最顶尖的那块砖,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其实一点不重要,重要的是怎么具有那个点,并且防止别人抢夺那块点,因为只有这样整个金字塔才会保持稳定。如果金字塔最高的那点出现不稳定,那么整个金字塔从下往上都会冲向那个点,直到重新被人占领,野心家都被压服,一切才会重新稳定下来。

                由此可以想象皇帝是一个多么艰巨的工作,因为他站在塔尖,任何方面都将束缚他的行动。文官会用道德来约束他,武将会用战功挑战,宦官把握沟通渠道,一份权力从力量,执行,发布的各个方面都会去挑战最高的权力核心,皇帝就是这么一个三百六十度面临挑战的局面。其实权力本身很简单,便是对资源的占有权,不论是土地,金钱,粮食,甚至美女,皇帝就是其国度内所有的占有权,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便是这个道理。但是资源并非一成不变的,社会的演化便是资源的不断演化。你占有土地和一些奴隶并没有意义,只有让你占有的奴隶去你占有的土地务农,这两项资源才会出现产出,便是粮食,这样的占有才是有意义的。但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过程,却充满了无数的问题。

                首先便是确保这些奴隶听话,不反抗。没有人甘心当奴隶而不会反抗,因此出现了暴力机构,便是衙门和军队,他们是权力中的力量构成。其次需要照顾奴隶的生活,想要他们干活总不能让他们死了,因此出现了官吏,他们负责让奴隶在压迫致死和最高产出之间做出平衡。这样看起来一切都平衡了,但是问题是,奴隶确实不会反抗了,但是军队和官吏会反抗。因此会有监察的出现,大多数王朝都是宦官干这活,一般的监军,地方监察都是宦官。选择他们也很简单,因为宦官无后,实在是没有抢皇位的必要。在明朝这个表现的最突出,就是大名鼎鼎的东厂锦衣卫,他们的厂公一般都是太监。这样的一套严防死守的组织办法,其实就是说明,所谓的权力,便是自私的人对所有能看到资源的占有欲以及占有的能力。从道德角度来看,权力本身就是肮脏的,和道德所期望的无私,克制有着天然的冲突,因此一个皇帝的道德是否高尚,从来都不影响他的权力稳固。真正对权力有影响的一定出现在,暴力机构,管理机构和监察机构中。其实只要其中的两个机构联合战线,皇权基本都危险了。

                明朝仅统治结构而言是很稳定的,不得不说朱元璋在这方面的能力是很强的,加上永乐的造反,更加防范同族的争权。所以明朝一朝,出现威胁皇权的人事力量几乎没有,这也是为什么明朝皇帝都很有个性,去修仙,干木匠活,在家宅着都行,而皇权不被抢夺。好的如徐阶,张居正;坏的如刘瑾,严嵩,魏忠贤,皇帝想要夺权的时候,都是有办法处决的。其中的原因,就是因为朱元璋对人性自私的深刻认识,只有从绝望走出来的人,才会对世间一切如此绝望。我相信朱元璋是一个谁都不信的人,不像其他开国皇帝那样是必须不信,他是真的打心里谁都不信。

                权力是自私的产物,皇帝是这个自私的终极产物,它是自私的终极符号,但是就像罪犯都说自己没有犯罪一样。皇帝也会辩护自己不自私,自己心怀万民,是世间最博爱的那个人,而那些文臣则依附在这种功能之下,不停的歌功颂德。这种极度矛盾的情况,造就了东方文化的特殊性,这也是为什么西方文化对于权力的争夺中,远没有东方的那种欲拒还休,翻来覆去的折腾过程。毕竟一个自私的人需要告诉世人和自己,自己不是一个自私的人是需要一些挣扎的。

                王朝的覆灭也基本是因为权力的运作脱离了皇帝的控制,夺权其实也没多复杂,就是争取到起码暴力机构,管理机构和监察机构中最少两家的支持。唐的灭亡就是因为皇帝失去地方的暴力机构,管理机构,仅有的监察机构内部也不统一,所以李家失去一切。但是夺权也是很复杂的行动过程,因为你不但要认清哪些人背后代表什么势力,还要有私心的争取却要用无私的形象统一那些自私的人针对最高点发起冲击。这并不是一般人可以完成的。

                以前很羡慕皇帝,总觉得他们一定无忧无虑,要啥有啥。直到发现这个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要变成那样的人需要多么残酷的竞争才能走出来。其实只要权力心淡一些,幸福感就会多一些,正所谓“仁者无敌”正是因为他们克服自私,倘若不能,那需要说服自己从自私中获得满足感用以提升幸福感。如果两点都不能做到,那这个人一定活的无比的痛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笔记 | 皇帝与权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douh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