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传播者,润物细无声

作者: 河南张宏涛 | 来源:发表于2017-12-13 12:36 被阅读30次

    文/张宏涛

    作为心理咨询师和家庭教育指导师,我很喜欢看同行写的书。《我想倾听你》这本书的作者洪仲清既是资深的心理咨询师,也擅长做亲子教育咨询,所以,他的书,我想是值得期待的。

    看这本书的第一感觉是:作者是位女士吧?心思好细腻,文笔好温柔啊!和她交流的人,应该都会有如沐春风的感觉吧?她可以无条件地接纳每个人,而且不加任何评判。即便是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她也极少去评判,她只是去如实描述、共情,指出各种现象背后的心理原因,及相关行为可能会带来的后果。

    不过后来查了一下,才发现作者是位男士,真是暖男啊!

    我最喜欢作者的一点就是,作者大部分的文章,都会从谈亲密关系上,顺便转到亲子关系上。因为这两者之间有很多相似之处。我自己在讲座的时候,也常常这样做。就是讲的是亲密关系,但也会顺便讲到,亲子关系同样适用于某些原则。

    倾听的重要性,是我们很多家长所忽略的。大多家长认为教育孩子,就是管孩子,就是凶着一张脸监督孩子写作业,就是要求孩子不许打架,不许违反各种规矩,所以,我看到家庭教育的一大误区就是:有无数的父母,都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外在的行为上;而不会去关注孩子内心的感受和需求。

    我曾在很多讲座和文章中都强调过这一点,养育孩子(我不喜欢用教育一次,更不喜欢用管教一词),最重要的是关注孩子的内心感受和需求,而不是关注孩子外在的表面的行为。

    外在的行为,不是原因,只是呈现的结果;内在的感受和需求,才是根源。针对外在的行为的教育办法,都是“术”,还往往治标不治本。关注孩子的内心,才是从根源入手。

    很多家长不这样做,是因为他们是勤惰的父母,他们勤于用眼、勤于用嘴和手;却惰于用心、惰于用耳。他们不愿用心去关注孩子的感受和需求,不愿用耳朵去倾听孩子;他们只是不断地唠叨,念咒语一般,要孩子:好好学习!要赶快做作业!要勇敢!要自信!要背单词……

    其实,想了解孩子的感受和需求很简单,不需要费多大的力气,只要用心就够了。只要你怀着关注孩子的心态去倾听孩子,孩子会告诉你的。

    就怕你怀着管教、控制孩子的心态去倾听,那么孩子就会对你关闭心门了。

    该书提供了无数倾听的范例,又不仅限于倾听,作者将自己多年观察到的典型现象娓娓道来,让读者看到很多发生在我们身边,甚至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并能感受到作者的共情和耐心,还可以明白很多事情背后的心理原因,这都是非常值得家长体会的。

    作者的大部分观点我都赞同,但也并非全都赞同,比如作者依然希望子女原谅父母,不论父母对子女多残暴。他都让子女多想想父母的好……说这样做受益者是自己。

    我却有不同的看法,我认为,一个人最重要的是先接纳自己,接纳不原谅父母的自己,允许自己不原谅父母的某些行为。这样才能真正心安。如果只是在传统文化的压迫下,原谅父母,那不过是更深的压抑而已。

    接纳父母是有缺点甚至有很多暴力行径的父母,更要接纳不想原谅父母的自己!

    鲁迅先生说:能憎才能爱!

    不敢表达恨,不敢表达愤怒与不满,爱就不会涌现。只有先敢于允许自己表达不满,表达愤怒和怨恨,心才能平静,爱才会浮现。

    最后推荐该书中《原谅我让自己变得很贫穷》这篇文章,题目看不出写的什么,其实讲的是一个内心缺爱的幼师的心理。这篇文章,让我深感悲哀,文章中的幼师,所代表的恐怕不是少数!

    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讲到,那个自以为很有教育经验的幼师,最后终于意识到:她只不过是会“管”孩子,管着孩子们平安上学不出事(课堂上她常辱骂、恐吓和推搡这些孩子),并没有付出过什么爱,也没有与孩子们有真正的链接。

    (前几天在李雪的微博上,看到一个妈妈留言:在你这里学了这么久,我还是没有能量管孩子!

    这一个“管”字,透露了一切!

    最后,这个幼师良心发现,转岗了。希望那些付不出爱心给孩子们的幼师都能良心发现,离开这个岗位吧!

    本书作者,是个润物细无声的爱的传播者,这也是我所追求的境界!

    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不是靠管的,是靠爱的。如何爱孩子?孩子出现一些我们不能接受的问题,该如何对待?

    欢迎加入12月18日开始的亲子关系·育儿日记群,既有24次大课的文字分享,讲授育儿过程中会遇到的各种大的原则问题如何对待;又有24次针对性地交流,具体详细地和你探讨你在育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现在报名,享受最优惠的价格!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爱的传播者,润物细无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dsai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