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很多小伙伴看到这个标题,有两种想法。第一,标题党,想诱惑我们的眼球;第二,一天一本,你就吹吧,一天一本,你翻一页书比一秒钟都快,别说一本书,十本都没有问题吧!以上是我打完这个标题的心路,也许你们不会像我这样小肚鸡肠。(笑)
接下来正式进入主题。请大家先明白一件事。世间万物有它存在的道理,但这不代表你需要各个物尽其用。简单的说就是,在万花筒一样的书籍中,有些书从头到尾应该是流水过客,有些是莫逆之交。在你的阅读世界里,要时刻把握好阅读的度,这个度就是选你所爱,爱你所选,至于不爱又必要过目的,你一目十行都不过分,对于深爱无比的,你反复过目成诵都是常理。
可能小伙伴又说我跑题了。铺垫这么多,是想告诉大家,一天一本书是绝对可以成行的,而且阅读时间不需要从早晨第一缕阳光升起到晚上的月亮爬上来。你甚至可以在半个小时之内读完整本。接下来请注意接收一天读一本书的思想大纲和操作准则:
思想大纲如下:
并不是书中所有的内容都需要读;
并不是书中所有的内容都需要读;
并不是书中所有的内容都需要读。
之所以重要的内容说三遍,是因为总有偏执的读书人怕漏掉金子,而装起来每一个石子。我们知道书是纲要式的讲述,主题之下有章节,章节之下有段落。举个例子,如果看到了标题就知晓了内容所述,再看长篇大论的内容,再从内容中捕捉出之先看到的主题,这不等于多此一举嘛。
所以对待一本书就要像对待生活的物品一样,要学会取舍。重要的段落精读,不重要的略读或不读。
一天读一本书准则:
1.书名读三遍。
这让我想到擒贼先擒王(笑),是不也想太远。但似乎有些关联。书名是一本书的核心浓缩,既然是精华,一定要重读。书名虽简单易理解,但是重点在你读三遍的过程中,你的脑海会自由过滤和思考。比如《时间的玫瑰》,名字相对抽象,你读三遍的过程中,也会想到这是不是讲时间沉淀中留下来的东西,是不是讲价值,讲时间的永恒性。这个对错都没有关系的,我们要的是激发起思考和阅读的动力。
2.目录读两遍。
目录就是一本书的骨架,没了骨架,那书上的血肉就会模糊,就是一摊泥啊。刚才不是还在揣摩吗,看完目录,就大致明白了书要讲的内容。这里你有两个选择,感兴趣——读;没兴趣——不读。如果你感兴趣,那就进入下一步。
3.读序言+跋。
序言类似于明星引荐或自荐,其中难免有夸大成分,但对我们影响不大。作为读者我们要从中获取的是这本书的历程,它等于是中心思想的引导或总纲。跋作为后序言有各种评价式介绍,也有类似于后记的总结。这部分有点像是大户人家的门面,从架势上可以看出端倪。
4.读内容key word
每部分内容的中心顶多超不过三个,例外的除外。这有点像六级阅读题的阅读技巧。往往中心句会出现在首句,会出现在转折处,会出现在末尾,会出现在单独一句成段的地方……所以在阅读中要试着培养出一双火眼金睛。其实跳读过一目三行的本领并不难,简单的练习有很多种,常用的有Z型读法,就是上下句连接起来,中间不断,还可以训练着想象文段之间有两条竖线甚至三条竖线,分割成开的部分就像是一个个小短句,快速识别,但这不是目的。目的是当你有了这种意识后,连接的速度可以加快,此时要试着去掉线的概念。
5.画思维导图
不用一次完成,这里的目的是先把中心图像和一级主支画下来。这个都没有问题。如果有必要,可以把二、三级分支画下来。好了,接下来,你就看分支思考它的中心点,如果不能确定,马上看目录搜索页码,针对性阅读,阅读完后,写上分支词语。这一章节就已经被消化。如此类推。
总体上,一天读一本书需要有整体意识。心中有整体,便可以延伸出无数个整体下的分支,又可以把无数个分支还原为整体。从封面到蝴蝶页,从扉页到内页,你一丝不落的是大局观。拎着整体和关键词跑,最后再回归到大主题上。扫一眼笔下的思维导图,脑海里就是整本书的轮廓。
这是什么,大道至简!!!
后记:一定要有简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所有文章都为原创,转载请说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