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朋友发来信息,说自己很不满现状,总是有很多愁心事,比如工作上明明很用心还是被一头批,难受,觉得自己没用;又和男朋友闹矛盾,委屈,还说了气话……我发了几个抱抱的表情过去,也一时语塞,都是生活常态,却总让我们心烦。我都忘了自己说了什么,估计不会有什么效果。
然后我就在想,上面的问题有没有解。有没有解呢。
我们通常自责悔恨是因为做的某些事说的某些话,伤害了别人而良心过不去;或是行为没有达到他人、自己的期望而产生外来和自身的不满。然后,我们对自己说,我怎么那么笨?我怎么又搞糟了?怎么又没控制好情绪呢?我们对自己批判怀疑,在烦恼痛苦里越陷越深。
而这在乖巧之人与有偏执有完美主义倾向人那里,尤为严重。
乖巧之人想另大家都高兴,不想看到他们失望的眼神,于是努力地付出。但当不如意时,便会深深的愧疚,认为辜负了他们的期望,认为自己不行。可真正问起努力里面有几分是为了自己时,就会彷徨,因为背负了太多他人给予的行囊,以至于忘了自己的那份在哪。
追求完美和精致,往往对自己要求很高,不是说一定要有量化指标,而是一定要做好,显水平,要自己认可。完美主义还带有偏执和强迫症在里头,一次不行,再来几次。但失败时,就会懊恼,痛苦,怀疑自己的能力,情绪管控不了,要么使自己受内伤,要么攻击外人。
另外,我们总是容易愤怒,认为他人冒犯了自己,于是,我们用强有力攻击性的语言保护自己。事后,可能又会后悔,不该那样,想着要不要去道歉,可又拉不下脸面,就在纠结中度过,并告诉自己,时间久了就会好的。
我们又会陷入悲伤,他人怎么安慰都无济于事,只顾舔着自己的伤口自怜。我们还会感到委屈,认为自己在乎的人误解自己,不在乎自己。就是陌生人的指摘和议论,都会扰乱我们的心绪,使我们低落或生气。
……
不喜欢这样的我们,带有负面情绪的我们。
然后呢,我们想要摆脱。拿我自己来说,我意识到自身的脾性不大好,易怒,一时口快伤害对方,而后又懊悔。奈何本性难移,有心改之却还是屡犯,结果就是特讨厌自己,恨不得谁来打骂我。所以,我想摆脱这种困境,想抗拒这种现象,然而,越想不要,就越纠缠。
可是有一天,
你发现没有,你自责或不满意的那些所作所为,其实都是那个阶段,我们用了那时的能力和智慧所能做到最好的,所以过多的批判真的不需要。
你发现没有,世界上就没有完美的东西,天地各占一半,男女各占一半,有善有恶,有美有丑。完美于每个人那也有不同的解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那么追求完美本就是伪命题。
你发现没有,不管什么原因,我们对自己的讨厌,自责,不满,其实都是不爱惜自己的表现,是不够关怀自己。
你发现没有,我们想要和负面情绪撇清关系,不接受易怒、难过或是消极的自己,就是在和自己对抗。
朋友在伤心,我们会安慰;朋友在自责,我们会说,“没什么大不了的,不要太责怪自己了。” 可是,我们很少对自己说——Nothing, it's ok. Don't worry. Relax.
我们给予他人宽容,对自己却苛求;我们给予他人关怀,对自己却埋怨。
我们一开始就走了弯路,我们不是要摆脱,而是要接纳。接纳不完美不突出的自己;接纳不好的脾气,倔强的性格;接纳愤怒悲伤委屈等等负面情绪。做自己的好朋友,在伤心难过时,给予自己力量和支持,而不是责难和对抗。像对待最好朋友那样对待自己,充满温柔、同情和理解。试问,自己都这么难过了,你还不好好陪伴他吗。
其实,这就是「静观自我关怀」——给困境中的自己提供自我支持——我在海蓝博士著作《不完美才美·情绪决定命运》中学到的重要概念。这书中对情绪和如何自我关怀有详细的阐述,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阅读。
「静观」是对当下不加批判的觉知,也就是如实如是地觉知此时此刻的自己,包括自己的身体、情绪、想法和行为。
「静观自我关怀」就是和自己经历的这些痛苦相处,并带有善意和温柔来对待处在痛苦中的自己。
静观说,此刻我在经历什么?自我关怀说,此刻我需要什么?静观说,感受你的痛;自我关怀说,爱惜正在经历痛苦的你。
想哭就哭吧,可以悲伤,可以低落,这都是我们的权力,压抑逃避对抗都不是明智之举。难过、感到压力时,找到舒服的姿势,深呼吸,放轻松,回到当下,给自己来个拥抱,告诉自己,这不是你的错,谁都会碰到这样的问题,原谅自己,争取每次都有一点点的进步就好。
善待自己,慢慢放过自己,即使诸多不满意,诸多不完美。先对自己宽容了,方能知道如何不要求他人,做到与内心、外在和谐相处。这对于有偏执的我,及我这样一类人来说,无疑是醍醐灌顶。
What's more, 欣赏自己,认可自身的优点,才能不湮没于外在的各种议论中;才能给自己信心,不迷失在外在的否定中。
自我关怀,是很重要的武器,让深陷情绪沼泽中的我们得到救赎。但万千不是纵容自己干伤天害理之事的托词。有了自我关怀,我想下一步才能谈到如何调节情绪。
一文中,我讲到不做情绪的奴隶,有一点是要与自我作战,「自我」并不是我们简简单单的理解——我们自己,而是佛学上说的因无明产生的贪嗔痴导致的我执,染污了清净心。佛法说一切情绪皆苦,万般皆空,所以「与自我作战」指的是减少自己的欲望,贪爱,骄慢,这样烦恼便会少一点。而这里说的不和自己对抗,是说接纳正视自己的情绪,尤其是负面情绪,所以是不冲突的。
2 培养对情绪的觉察,这个情绪是因为什么产生,有没有可能避免,能不能减少损失面。步步观照,学会分析,如此,难过的时间会缩短,愤怒的强度会减弱,依旧会经历情绪,但不会长时间陷入。
3 换位思考。有时,我们与亲密人争吵而怨恨,就会来一句,你不重视我,其实很少与事实有关,我们只不过是败给了想象,把自己当成了受害者,一副受伤委屈模样。不要猜疑,而是要去了解和倾听对方的想法和感受,客观理性地分析。站在对方立场上考虑问题,就会容易理解对方的行为,不至于失控。
美国著名神经科学研究专家理查德·戴维森把情绪分为六个维度,每个维度都有相应的大脑结构负责。绝大多数人都在某个维度或多个维度有不同程度的缺失,所以才会出现人与人在情绪产生及处理上有差异。那么,我能说我易怒,你总是在悲伤中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就是因为我们大脑缺了东西吗,我想,是可以的。这样,我们也能对自己对他人多宽容一点。本就有残缺,但因包容和接纳而美。
我又编辑了文字,发了过去,我想,这次该有用了吧。再不然,我就把这几千字分享给她。
亲爱的,我们已经很好了,给自己一个拥抱,我们都不和自己一条战线上,还能期待谁呢。
不要那么自责和愧疚,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接受负面情绪,给自己关怀和呵护。我们才是那个最要爱自己的人啊。
题外话,一直认为情绪管理应该是高等教育设置的基础课程,因为每个人都逃不掉情绪,而少有人去探索,情绪是显性的存在,又隐性地影响我们。我们学习人力资源管理,学习企业战略管理,学习管理学各种理论,却没有学习情绪管理,学生只有身心健康,才能在社会上更强大。
网友评论
烦恼痛苦和优秀与否无关,绝大部分人都会有各种情绪,往往还是负面情绪居多……无数个省略号后,发现这是逃避不了也不能抗拒的,唯有面对,接纳,拥抱,给受伤中的自己支持和力量,才是正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