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冬乃终了
冬的原义,是“终了”。
冬天,一年中最后的一个季节。
这一年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所有好的与不好的,都将过去。
待到明年春天,对于时间来说,我们就都在同一起点上。
而在冬天的这一个时段里,它告诉我们——可以稍微睡点懒觉。
突然觉得睡懒觉都变得名正言顺起来了。
什么时候天亮了,就什么时候起床。
可能天还没亮,鸡就开始叫了。
“夜卧早起,与鸡俱兴”,指的是秋天。
到了冬天,就算鸡叫了,你没啥事就别起来,而要“必待日光”,等到太阳出来以后再起床活动。
但是睡过头也是不可取的,人体的活动还是需要阳气推动的, 太晚起床会影响阳气的生发。
冬阳闭藏
冬天的“闭藏”,是春天“生发”的基础。
冬天原本就是阳气归根的时候。如果原本封藏的阳气泄出,植物就会难以过冬,容易冻死,到了春天来临的时候也难以发芽。
就如人能够在白天精力旺盛地工作,是来源于晚上的好睡眠一样。
所以,冬天也要尽可能少损害人体的正气,令正气得到温养和补充,为来年的春天增添精气和能量,切记不要自己糟蹋身体的本钱。
而在北方生活的正常人,不建议去南方过冬,特别是海南。
有朋友说:北方人过冬靠暖气,南方人过冬靠一身正气……
北方人经历了春生、夏长、秋收,马上就要进入冬藏的时候,突然来到相对温暖的南方,继续“生长”,会扰乱人的生理规律,身体会不适应,阳气也得不到很好的封藏。
而且,冬天你封藏的不好,到了春天是会遭殃的。
冬天收藏的是阳气和血气,你封藏得不好,气血就会虚弱,各种寒热、瘀堵就找上门了,接着春天的“发陈之力”一股子爆发出来。
春天的时候,别人正在发芽,你却在发病……
冬气敛收
冬三月水冰地坼,大地都裂开了,出现一道道口子。
或许有人会有疑问——冬天不是主闭藏吗?为什么又裂开了呢?裂开肯定不能收藏了啊!
中医讲“寒主收引”,到了冬季,气机是内敛的,这种力量也能导致裂开。
就像我们的手在冬天被冻裂一样,这都是气机内敛而导致的裂口。
“热得爆开”,同样也能“冻得裂开”。
“热得发疼”,同样也能“冻得发疼”。
任何力量到达了一定程度,都是一样的表现形式。
热和寒是这样,阴和阳也是这样。
而借助冬季气机内敛的这一特性,我们可以适时进行艾灸,特别是三九灸。
俗话说:夏养三伏,冬补三九。
艾热借助冬天阳气内收的趋势,可以渗入五脏,渗入骨髓。
如果说三伏灸可以让艾的能量走得更远,那么三九灸就可以让艾的能量走得更深。
但一定要注意保暖,防范寒气的入侵。
不要令皮肤裸露于风寒之中,使已经收藏的阳气向外散失。
冬宜养肾
冬阳敛藏,人体的阳气也和自然界阳气的运动趋势保持一致。
人体的阳气也会内敛、下降,藏于肾,因此冬天是最适宜养肾的季节。
但我们要注意的是,冬季是肾气最强的时候,相对的心气就会衰弱。
平时心脏就有毛病的人,在冬季就会比较难受难熬。
而且就算我们不用刻意养肾,身体也会自动收藏,所以养肾的前提是保护好心脏。
对于心阳不足的人,建议扫灸内关穴,就是匀速来回地施灸内关穴。
如果心脏植入了支架和起搏器等仪器,就要注意艾灸内关穴时产生的排异反应。
出现了反应,马上停止艾灸,直至反应消失;下次再艾灸时可以减少艾灸的时间和注意艾条的热量不要太高。
而对于养肾,有一种随时都能做、非常简易的方法——叩齿。
叩齿能固肾增津液,大家现在就可以试一试。
叩齿的同时,口水马上就会增多。
唾液,在古代被称为“金津玉液”,是人身之精华。
如果口内唾液聚满,慢慢咽下去就好了。
最好在睡觉前和晨起时也各做一遍,叩齿三十六次。
大家不要觉得这个方法简单就忽视了,大道至简,实践出真知。
大家在冬季都有哪些养生方式?
·欢迎在下方留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