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无意中看到一刻talks的讲者张大诺《如果提前到生命的尽头看一眼》的视频,很有启发。
当我看到这个题目就被吸引了,是的,如果提前到生命的尽头看一眼,那会是什么样子呢?
所谓殊路同归,我们每个人都会走到生命的终点,不论是年老或疾病。
生命的终点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我没死过我也不知道,只能从别人的经验中进行一些了解。
据说,那时我们的身心会接受很大的痛苦。怎么形容呢?
就有如把乌龟的皮扒掉,你能想象那种感觉吗?
中国人是很忌讳谈论死亡的。就连孔子这样的圣人也说,“未知生,焉知死”
他老人家的意思是,活人的事情还没有弄清楚,活着的时候应该怎样做人还没有弄懂,哪有时间去研究死人的事情和该为死人做些什么。
孔子的话非常有哲理,的确得先把自己活明白了,身后的事情谁能知道呢~
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提前到生命的尽头看一眼,了解人们的遗憾,那么我们就可以尽量避免遗憾的发生,更好的生活,珍惜每个当下。
讲者因为有临终关怀志愿者的身份,可以接触很多临终的病人。
他说,有一个骨癌患者,最后时期他的痛苦是很大的。
每隔4小时就有一阵剧烈的疼痛,就要用药物来维持,继而减少这种疼痛。
而这些痛苦是外人无法解决的,只能靠他们自己的快乐去冲淡一些。
但是,我们一生的快乐到底有多少呢?你也许会很吃惊,也从未想过,答案是很残酷的:这一生的快乐不超过半个小时。
当生命的尽头来临之际,你还会想起这些快乐吗?
事实证明,大多数人临终时都处于一种迷茫的状态:恐惧、紧张、空洞、不知所措…只是被动的等待死亡的来临。
经济的发达,物质的丰盈,让我们的幸福感越来越迟钝,似乎能让我们快乐起来的事情越来越少。
so,从今天开始,从现在开始,我们就要建立快乐档案,把自己觉得快乐、幸福、美好的时刻都记录下来。
这看似是一个很无聊的事情,但是它会积腋成裘,慢慢的成为一个体系。
就像摄像机一样记录你人生的每个美好瞬间,并将之深深的刻在你的脑海里。
大多数人都有这样一种想法,死亡离我还很远,死亡是别人的事情,却很少切身的想过,死亡其实跟我们每个人密切相关,因为我们每个人的最终归宿都是走向死亡。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出家的师傅,从来不说我明天再去念经,再去礼佛,因为生命无常,谁也不知道,你还能否看到明天的太阳。
想做的事情就马上去做,想见的人就马上去见,当你犹豫、迟疑时,你的目标就会与你诀别。
生命的尽头,人们的遗憾往往是微不足道的,都是与自己有关的。
去一座喜欢的城市与朋友漫步街头,谈天说地,恣意遨游,这看似普通的一幕,却成为了某个人的终身遗憾。
有个人,他很喜欢一座城市,他认为那城市很美,他很想去那座城市。
现在交通这样发达便利,去一座城市,高铁、飞机可能两三个小时就已经到达了。
换句话说,他最多只要几个小时就能够实现自己的心愿,到达他心向往之的那座美丽城市。
可是,因为一再耽搁,这小小的心愿,却成了他终身的遗憾。
每次都有这样或者那样的事情,把他的目标阻断。
先忙一下孩子的事情吧,先忙一下工作的事情吧,先忙一下家里的事情吧,这次身体有些不舒服,下次再说吧…总之,这样或那样的理由层出不穷。
但是,你要知道,只要人活在世上,就有忙不完的事情,就有各种各样的理由。
你如果一味的迁就、顺从,那么你将永远与心中的目标擦肩而过,最终真的只能是梦想,而成为生命中的遗憾。
总有那么一个瞬间,所有的痛苦对你来说都是那样微不足道。
你不再去争吵,不再去负气,不再去要求别人怎样怎样…
因为你终于明白,人生最终是要自己独自前行的,与其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换来失望,还不如把希望放在自己身上,因为这会容易的多。
我们离人生的终点也许还有一段距离,但是这段距离到底有多远,谁也说不清楚。
就像查理芒格所说的,如果我知道我死在哪里,我就永远不会去那个地方。
谁也没有这个超自然的能力,即便聪明如查理芒格。
so,现在我们就要思考这个问题,现在我们处于人生的中点——就是中间的这个环节,这个中点我们要好好的掌握、享受、记录。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活在当下。快乐和痛苦就像天平的两端,快乐多一些,痛苦自然少一些。
So,我们要养成记录快乐并将之建立档案的习惯,它不但能让我们很好的度过人生的中点,还能提升我们的幸福感,同时也为未来那一天的到来做好准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