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6865817/14acdb25e1ecd52e.jpg)
昨天我们讲到,面对楚灵王提出的三个问题,子革一如既往地予以肯定的回答,这让本就狂妄自大的楚灵王野心和欲望更加地膨胀。
但这并不是子革真实的想法,忠心耿耿的子革此刻的心情应该是矛盾和纠结的,他本意是规劝和纳谏,但面对这样的楚灵王,他只能采取委婉迂回的劝谏方式。
就在这个关键的节点,一个叫路的工尹打断了他们的谈话,他请灵王查看用玉器装饰的斧柄,灵王便兴致勃勃地前去观赏。
就在这个空档,楚王身边一个叫析父的仆人一直在旁边听他们二人的对话,实在是看不下去了,赶忙过来劝阻子革。
析父的言外之意就是,你子革在楚国是位贤者,是个德高望重的人,君王信任你,百姓拥护你。
然而,现在的君王执迷不悟、满嘴荒谬之言,你子革非但不阻止劝谏,反而随声附和,助长其嚣张的气焰,使其野心愈加膨胀,你这是置国家于不顾啊。
其实,子革这么做不过是权宜之计,他在等待一个时机,一个绝佳的机会。“磨砺以须,王出,吾刃将斩矣。”
子革之前说了那么多的迎合的话,不过是在铺垫,等他的刀刃已磨得差不多了,待到君王回来,他就一刀砍下去。不过这里的砍只是个比喻,是指言语上的致命一击。
王出,复语。左史倚相趋过。
不多时,楚灵王出来了,子革又开始和他聊天。这时,左史倚相快步走过。
左史是史官,周朝史官分左、右,左史记言,右史记事,这人叫倚相。
文中说倚相趋过,什么叫趋过呢?就是小步快走。
那倚相为什么要趋过啊?这明摆着嘛,国君和大臣在这聊天,你这样大摇大摆地走过去,不合适吧。
![](https://img.haomeiwen.com/i26865817/07e2f1aaf38bb575.jpg)
王曰:“是良史也,子善视之。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楚灵王看见他了,便说:“这个人是好史官,您要好好地对待他,他能够读懂《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这都是些什么书呢?
《三坟》,据说是中国最早的一本书,是上古时期伏羲、神农、皇帝之书,讲到是人生大道。
《五典》,是少昊、颛顼、高辛、唐尧、虞舜五帝时代的书,讲到时平常普通的道路。
《八索》,画八卦的说法,称之为“八种求索”,是想求得卦中之意。这是夏、商、周三个朝代的书。
虽然设置教化不与三坟五典同一类,但它的雅正辞诰的深奥意义,都是归于同一个道理的,因此各个时代的人都很看重它,认为是最重要的教导。
《九丘》,九州的记述,称之为“九种聚集”。丘,就是聚。言说九州所有的,土地所生长的,风气所适宜的,都聚集在这种书中。
这些都是上古的书籍,现在已经失传了。楚灵王说这话,意在说明倚相的学识渊博,博古通今。
楚灵王虽说狂傲自大,但对贤能有学识的臣子还是比较尊重的,这个左史就是其一。
而灵王之所以提到倚相的博学,意在炫耀自己,说明他重用贤才,礼贤下士,从而更能体现出他用人之高明,这样高端的人才都能为我所用,这说明什么?说明我灵王有威望,有实力,是众望所归啊!
另一方面,意在说明他灵王帐下人才济济的盛况。
此时的楚灵王已经膨胀到了极点,到了忘乎所以的程度,如果此时给他致命一击,他是最无防备的。
所以,灵王此话一出,正中子革下怀,子革正愁没机会放大招呢,左史倚相的趋过,恰好给子革创造了机会,正好借题发挥。
既然灵王如此赞誉左史倚相,如果按照子革之前的套路,一定会随声附和。
但这次,子革却反其道而行之,因为他与左史倚相有交往,他了解他,他知道倚相还达不到灵王所赞誉的高度。
于是,剑终于出鞘了!
那么,子革最终使出的杀手锏是什么呢?
我们明天继续!
![](https://img.haomeiwen.com/i26865817/f162d7133062fcf5.jpg)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文章部分释义及赏析资料来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