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是否遇到过这样的困惑,明明都是面对同样的内容,但是在不同的人学习吸收之后,所达到的效果却完全不同。有的人很轻松就掌握了知识,而有的人看起来很认真,很努力,学习收获却不尽如人意。
这就让我们产生一种误解,以为学习能力强的人是天生如此,他们天赋异禀,学习和理解力都比别人更有优势。自己学不好,理解能力差,是自己生来就笨,脑子不灵活,天生就比别人差了一截。
其实并非如此,在这本名为《学习之道》的书中,作者 芭芭拉.奥克利,根据自己的自己亲身学习的体验,结合脑科学和心理学相关知识,在实践中为我们总结了多种行之有效果的高效学习方法。告诉人们学习力并非天生,即便生性不太聪明的人,也可以通过后天的刻意练习而提升学习力。
秋叶PPT创始人评价本书是为人们开启了学习技巧之门。学习不是盲目地死记硬背,而是理解掌握并运用知识,那么掌握学习之道,让学习更轻松,收获更丰富,这才是我们的目的。
那么书中到底有哪些学习的方法技巧呢,我们又能否掌握这套方法呢?
1.每个人都能提升学习力,让我们正确认识学习。
无论是在学校的学生生涯,还是我们出入社会后的工作和生活中,需要学习的东西都太多了。 我们不可能样样都精通,能在某一领域或某一学科上取得好成绩已经是不错了。还有很多是我们所欠缺的,所不知的,不能因为在某一方面的成绩不如人意,就否定自己的能力。我们看到自己的短处,同时也要看到自己所擅长的项目。不必羡慕他人,也不必妄自菲薄,学会欣赏自己。通过刻意练习,去针对性地寻找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方法,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不断提高。
2.放松点,太勤奋也可能是一种病,让思维发散开来。
学习是有方法可循的,不是盲目地努力,而看不到结果。让心情放轻松来,我们一直在提倡要专注,要聚精会神,要心无旁鹜。让我们的神经处于高度紧张之中,这未必是件好事。适当地放松,发散思考,也有助力我们打破传统的思维方式,发觉更多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灵感是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产生的,紧绷的神经也需要得到调节。我们需在专注与发散这两种思维中有效切换,结合运用,才更有助力于提升我们的创造力。对于思考和理解来说,需要更加的简单化,形象化,才能快速地理解,并让人记忆深刻。
3.学习中要避免的雷区和误区。
在信息多元化,碎片化的网络时代,我们很容易被各种铺天盖地的信息给带偏了。明明是想拿本书好好学习的,原本只是想看一眼手机的时间,却被跳出来的信息吸引了,于是只看一分钟,变成了看完一个接着再一个,一刷就是半小时一小时过去了,蓦然醒悟才发现早已忘了自己要干什么。我们要如何避免这样的干扰和拖拉?书中给我们介绍一套分解工作量的方法,给自己在某一时段时安排一个必须完成的任务,在此时间内排除一切干扰,以完成任务为首要。将工作学习和玩耍区分开来,确立自己的边界感。当我们完成作任务后可以对自己进行适当的奖励,以提高自身完成工作和任务的积极性。
了解和掌握考试的技巧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长期以来的做法都是先易后难,然后作者却告诉我们这并不是一个好方法。面对考试我们可以先全局浏览,了解掌握试题的整体情况,接下来可以一边做简单容易的题,再利用发散思维进行思索其它解题方法。我们在学习和工作长期面对同样的单一项目,难免会感到枯燥无味,甚至产生厌烦心理,这样也影响了我们的效率。那么可以进行穿插式学习,让脑子可以在不同的科目项目之间进行转换,这样让脑子得到休息,不至于产生疲惫感和厌学心理。比如我们做了一小时数学题太伤脑筋,需要休息,那么我们此时就可以穿插学习别的科目,比如读一本喜欢的书,看看有趣的历史或是地理。脑子没有持续的思考,也能得到放松。
《学习之道》一书介绍的学习方法,其实并不难,人人都可以通过坚持练习养成这样的习惯。我们常说方法不对,努力加倍,方法用对,那就能事半功倍。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无论是对于学习,还是生活,还是工作来说都是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效率的。学习之道亦是工作之道,生活之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