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淑敏一直是我最喜欢的女作家之一。
她的文字温暖、治愈,如春风浮槛般触动着读者的心灵。
她的每一句话似乎普实,又似乎华丽,似乎浅,又似乎深,正能量满满,是抚平情绪的一剂良药。
这本《孤独是灵魂的必修课》和她一贯的文风一样,真实而又温情,就如邻家大姐温柔地看着你,娓娓道来,这样的文字,谁又能拒绝呢?
这是一本散文集,共42篇文章。
看了这么久的书,我发现,每个作者的书里都有一个鲜明的“我”,读完一本书,基本上对这位作家的经历有了一定的认识。
这是我还远远达不到的,我自己看我公众号里的文章,都已经写了92篇了,可是,根本就没有一个鲜明的我的存在。我是干什么的?我个人特色是什么?我的理想是什么?我每天在做什么?我对世界有哪些观点?都没有!
所以,我与作家的距离真是太远了。
看完这本书,我已经写了两篇文章:
这都是我在读了其中两篇文章之后写的感触,其实还有几篇文章,也引起了我的深思。
比如《等待你的第二颗糖》这一篇。它是以一个小故事开的头:
在美国得克萨斯州一个小镇小学,从某个班里随意挑选出来8名普通学生,他们被带到一间房子里。
这里一名30多岁的男子出现了,他笑眯眯地走到8个孩子中间,给每人发了一颗穿着美丽外衣的糖果,孩子们很高兴,男子说:你可以随时吃掉这颗糖,不过呢,我现在要出去一趟,如果谁能坚持不吃这颗糖,而是等我回来以后再吃,就会得到两颗糖的奖励。
说完男子就走了,在不安的等待中,有一个孩子忍不住吃了这颗糖,接着又有几个孩子吃了,但仍有几个孩子咽着口水,忍受着诱惑。终于,那个男子回来了,他果然又给那几个没吃糖的孩子奖励了两颗糖。
这是心理学上一个经典的实验,叫作“延迟满足”。那个男子是一位心理学家,他跟踪了这8个孩子整整20年,最后的研究成果证明,凡是忍住没吃第一颗糖的学习,语、数成绩要比那些吃了糖的学习,平均要高出20分,工作后,能够做到“延迟满足”的人,基本上不会在困难面前低头,他们比较坚韧,多能走出困境,获得成功。
故事中,那些忍住不吃糖的人,是因为有个男子许诺他们,忍住不吃就会有奖励,可是在我们的人生中,又有谁会给我们许诺呢?既没有人会发给我们第一颗糖,也没有人会许诺给我们第二颗糖,所以,我们所想要的糖果,就是在忍耐和等待中,在未知结果的情形下,安之若泰的坚守。
这就需要决心和毅力,同时自己还需要具备能力和自信,甚至还要有一种只重过程不重结局的坚定。
只有做好了没有结果的准备,才会开出成功的花朵,才不会在坚守的过程中质疑努力的意义,才不会在坚守的过程中焦躁、不安。
毕淑敏在文中说:真正的坚守,是没有人给予你任何承诺的,流逝的只是岁月,留存的只是信念。
文章结尾说:也许我们始终等不到那第二颗糖,但等待仍然是有意义的,因为无限的可能性存在于等待的分分秒秒中。
坚守不难,难的是没有任何承诺、看不到明确结果的坚守。
有明确效果的坚守,我相信每一个人都会做得到。
就比如,有个神明告诉你,只要一天跑五公里,半年之内就一定会瘦十斤或二十斤,这位神明说话算数,我想每个减肥的人都愿意去跑这五公里,哪怕是咬牙也会坚持下去,因为瘦十斤或二十斤的诱惑摆在那里。
又比如,有个天使告诉你,只要你每天认真刷多少道题,看多少页书,听多少节课,你一定会考上清华北大,我相信每个人都愿意去受这种苦。
可惜,这种神明和天使不存在,真正给你许诺的,只有你自己,是你的信念,你的理想,支持着你的执着和坚守。
我想,我已经获得了人生的第一颗糖:幸福的家庭、自己热爱的工作,健康的身体,那么现在,我想做的,就是安心等待人生的第二颗糖。
我希望得到的第二颗糖就是成为作家。也许我这辈子都成不了作家,那又如何呢?我只不过是少得了 一颗糖而已。在我坚守的过程中,早已爱上了写作,在写作中品尝到了糖的甜蜜,这也是坚守给予我的馈赠啊!
安心等待,等待的过程就是一种甜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