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父母的爱在我们眼里变的理所当然,我们是否也应该回报给他们我们的爱,因为,这爱,更是理所当然。而这爱,其实很简单,当我们真正回家了,这爱,就在家里。
1.当回家成为无可奈何的例行公事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对于很多人来说,回家成了一件不情不愿但又无可奈何的事情,特别是过年回家,更是成了很多人眼中的例行公事。
这样说可能会招致很多反对的声音,但认真想一下,到了年末,在外一年,甚至几年的我们,纷纷打点行囊,踏上许久未曾踏上的返家路,真的是为了和父母团聚,陪父母一起过个年,一起说说话,散散步吗?如果是,那为什么我们回家,在外边的时间比在家里呆的时间都长,在酒桌上的时间比在自家小餐桌上的时间都长,和朋友说话的时间,比和父母说话的时间都长?过年了,我们真的回家了吗?
如今,回家不再是人们的一种信仰,一种家人团聚的渴望,而越来越成为了一种例行公事,不情不愿但又无可奈何。回家后的朋友聚会似乎都比看望父母更有吸引力,回家似乎越来越多的成为了老友聚会的最好时机,而不是看望父母的最佳机会。回家,反倒天天“不回家”。在家看看父母,一起吃吃饭,看看电视,聊聊生活,真的就这么难么?
我们日常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我们所在的城市离家乡越来越远,我们平日里与父母交流也越来越少,但是这些,难道就可以成为我们和父母越来越疏远的借口吗?
2.父母为我们做的,我们真的全都了解吗?
父母为我们做的,那些我们想得到的和想不到的,加起来不及他们为我们做的万分之一!
父母为我们做的,不管我们认为是理所应当也好,爱子之情也罢,至少我们都会承认一点,他们为我们做的太多,多到无法数说。但实际上,就算是“无法数说”这四个字,都远不足以形容他们为我们的辛劳。
我高中是在家乡的小县城读的,一个很普通的学校。由于当地升学压力很大,假期也不像很多大城市学校那样的轻松。我们一般都是一个月到月末才能休一个完整的周末。而其他的时候,我们每周只有周日下午有半天的休息时间,县城附近的学生可以回家呆上半天,稍远点的孩子就只能继续呆在学校,打打球,打打牌,睡睡觉,权当休息了。
我家就住在县城里,离学校也不算远,骑自行车大概也就二十分钟的样子,所以每个周日下午,我都是要回家的。
而每次回家吃完晚饭,惯例父亲都是要送我去学校的,骑着我家那个大自行车,后来我才知道那种自行车大家都叫它二八。每周日的下午我都坐在自行车后座上,看着父亲的背影,一路无言到学校,我习以为常。
快到学校的地方有段小路,从小路走过去到学校很近,大概就三分钟。而如果要是骑自行车走大路去学校就有点绕,得将近十分钟。所以一般父亲都是把我送到小路的路口,然后我自己走到学校去,我也习以为常。
一个普通的周日下午,吃完晚饭,父亲照例骑着那个保养的还算不错的大二八送我去学校,父子俩照例沉默了一路。到了小路的路口,我下车,父亲也下来,我习惯性跟他说了一句:爸,我走了。父亲稍稍点点头,嗯了一声。我转身沿着小路走了,早已习以为常。
小路往前走不远就是一片小桃林,那是个早春,桃花已经开败,但满树的绿叶还是让这条小路显得不再那么单调。像往常一样,我很快就走到了这片小桃林,只要穿过这片桃林,再拐个弯,就到学校门口了。
一切都跟每个周末的下午一样,并没有什么特别,直到我回头看了一眼。
我平时跟父亲在小路口分别后,都是直奔学校了,而那天,不知道为什么走到快拐角处,我却往后看了一眼,而那一眼,直到现在我仍记忆犹新:父亲竟还远远的站在那个路口,扶着自行车,朝着我的方向看着,一动不动。
霎时间我被一股难以言表的情绪击中,眼泪顿时夺眶而出。虽然明知道距离这么远父亲看不到我的表情,我还是下意识赶快回头,大步走过那个拐角。逃避似的走进那个小桃林里,我又偷偷回过头看了一眼,透过枝叶间的缝隙,父亲还是如雕像般面向这边静静的站着。
这一幕,许多年之后仍然时刻浮现在我的脑海,恍如昨日。
我何曾想到,每个周末的下午,当把我送走之后,父亲都是那样默默的在后面看着我。如果不是那次偶然的回头,我根本不会发现父亲对我的关注其实远比我想象中多。也正是因为这次回头,让我第一次意识到,我对父母的了解太少太少,他们为我做的,比平日里表现出来的多太多太多。有多少时候,父母都是这样默默的站在我们身后,看着我们或顺利,或艰难的前行。而从未回头的我们自以为了解父母,清楚他们对我们的爱和呵护,而事实上,他们做的那些,我们真的全都知道吗?
3.我们为父母做的,真的够了吗?
也许有人说:我知道父母为我做了很多,但现在我也开始努力回报了,我做了作为子女应该做的了。但是,我们做的,真的就够了吗?
周末和朋友约好一起吃饭,朋友却迟到了半小时,当满脸歉意的朋友过来跟自己道歉时,我们一句:没事,反正我也闲着,等你的时间正好去旁边的店逛了下。仿佛什么都没发生一般,继续一起吃饭逛街。
和父母约好一早去亲戚家拜年,当终于不情不愿地被不知响了多少遍的闹钟吵醒后,睡眼惺忪的我们走出房门,面对等了几个小时的父母和桌子上不知道热了多少遍的早餐时,我们却还不耐烦的嘟囔着:不就去有个亲戚么,去那么早干啥?这时,我们注意到父母的目光了吗?
朋友学了几道新菜,邀请我们去家里尝尝手艺。当吃着那些明显手法稚嫩,味道平平的菜肴时,我们还是满脸笑意,大赞朋友手艺,一桌人觥筹交错,笑意不绝。
回家几天,终于从各种朋友的宴请中抽身,能在家吃顿午饭。当父母把专门为我们留下的平时不舍得吃的东西都取出来,加上一大早走遍几个市场买来的最新鲜的食材,做了满满一桌我们平时最喜欢吃的菜时,我们却皱着眉头一句:昨晚和朋友吃饭,喝多了,难受,吃不下,你们吃吧。转身回去继续睡了。这时,我们注意到父母的目光了吗?
朋友过生日,我们提前一两个月就绞尽脑汁给朋友选生日礼物,费尽心思帮朋友准备了一个别具特色的生日party,在生日当天给了朋友一个大大的惊喜,让朋友感动不已,觉得知己莫过于此。
而某天我们下班回家,吃完饭进厨房收拾碗筷时发现还有几盘子剩菜,追问之下才知道昨天是母亲的生日,拗不过父亲才简单炒几个菜庆祝一下。这时,我们注意到父母的目光了吗?
让父母等了那么久,父母并不怪我们,还催促我们赶快把早饭吃了;父母做了满满一桌菜而我们没吃,父母也不怪我们,还追过去问我们觉得身体怎么样,要不要煮点姜茶;我们忘了父母的生日,父母还是不怪我们,还替我们开脱说年轻人忙,忘了也没啥,他们都老了生日也没啥好过的。父母不计较,难道我们就该心安理得吗?
这里也许你会说,因为我们是一家人,没有必要跟对待朋友一样客气。可是连对待朋友做的都不如,我们为父母做的,真的就够了吗?
4.当回家都不能成为和父母团聚的时间,还要等到什么时候?
过年了,平日里忙的不忙的我们都选择了回家。可我们真的“回家”了吗?真的选择了在家陪陪父母,给他们做做饭,陪他们散散步,和他们说说话了吗?如果这些都没有做到,那要等到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和期待已久的父母真正的团聚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