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上外国文学史,老师讲古希腊神话,说道古希腊先是有了神,普罗米修斯创造了人,基督教后来在圣经里又将人的来源赋予给了神创造的亚当和夏娃。
神禁止亚当跟夏娃吃果实是怕他们有了自己的意识,宙斯禁止普罗米修斯下发火种是怕人类一旦拥有了火后不再笃信神的权威。
同样,如果有一天在面对克隆人的时候,人类也会有这样的顾忌。而这时的克隆人就跟千万年前的人类一样,是弱小无助以及孤立的。
这部电影改编自黑石一雄的同名小说,编剧也是他。电影的画质透着股谜一样的怀旧风,跟影片一样,就是讲了一种怀旧式的科幻故事。
海尔森坐落于英格兰的一个乡间,是一所修道院式的学校,学生有着整齐划一的制服,学校外有戒备森严的防护栏,教学楼是一栋典型的英伦风格的建筑。在海尔森的每个孩子都是毫无条件地聆听校长的训话,绝对服从一切命令,至少在成年以前,他们从未迈出过这个地方。
其实我倒是很奇怪石黑一雄为何要把克隆这个元素放在上世纪70年代的英格兰,在印象里克隆这个东西常常跟机器人科技相提并论,人们想用机器人代替人来完成危险作业,与此同时又觉得机器人始终是机器,没有人的灵性,想要给机器赋予部分人的意识,最终还是怕它真正拥有了人的意识后将是一个覆水难收的结果。克隆人即使如此,人生来的警觉和掌控欲容不得一丁点它与之人类完完全全相同的特性。
所以在影片后面,汤米跟凯西找到艺廊夫人的住宅,恳求她将汤米的画作选入艺廊从而获得缓期执行捐赠的时候才最终发现,当年大家以为是用来检视克隆孩子的灵魂的艺廊,其实根本就不是,人类不需要一个拥有健全人格的器官提供者,也就无所谓检视。他们的目的很简单,一个没有灵魂,任凭自己宰割利用的工具,既为工具,何来灵魂一谈?比起克隆人的自由以及生命,他们更在意的是生命的延续、健康饱满的活力,而不是在疾病和死亡的痛楚里看着跟他们一样的克隆人正常的活着。
《别让我走》 | 人生怎么粘贴复制人类的医学发展到能靠移植他人的器官俩延续人类的生命,海尔森的孩子们的存在就是为了捐赠出自己身体的某个部分给被赠者。
新来的老师看着这群天真烂漫的孩童忍不住道破了这里的秘密,她说:
你们知道小孩子长大会怎样吗?
你们不知道,因为没有人知道。他们可能会成为演员,搬到美国去,或者是在超市上班,或者在学校上课………什么都有可能。
但你们的未来很明确,你们没人能去美国,没人会在超市上班,你们只会过已经被安排好的人生。你们会长大成人,但时间很短暂。
在你们老之前要你们捐献出自己的器官,一次两次,直到终结。
底下的孩子还可能不太懂这其中的真实含义,或者说还不懂这所造就的他们之后的人生。他们的生活已经被安排好了,吃穿住行,死亡期限,捐赠次数乃至健康程度,有人在第一次捐助器官中就已经死去,有人历经了三四次还苟且地活着。
长大后,这群孩子在商店里,不知道如何点餐,只好依样画葫芦点了五份一模一样的饭餐。他们找到别人口中可能是露丝本体的女人,却发现那个人长得根本就不像她。露丝沮丧至极,她说,那个人根本就不是我,我们的本体可能是个流浪汉,是个贩毒的,是什么样肮脏龌龊的事都能做的人。
《别让我走》 | 人生怎么粘贴复制比起被复制的本体,克隆人终生都不再拥有不一样的人生了,他们在生物上跟本体保持着一模一样的结构,在现实里却经历着截然不同的待遇和不可违背的人生安排,这是他们的悲哀,或许也是人类的悲哀。
在这里,石黑一雄完美地将70、80年代的英格兰风情跟克隆元素结合,《黑镜》里用后现代般的科幻的外套讲着一个个当代人的生活方式,他却用老旧年代的平静语调讲了一个未来人类的难题——克隆和人类社会伦理的矛盾。反其道而行之,但最终,我们总能在这面镜子里找到自己,有人说电影最后讲的就是人类的宿命:终归怎么折腾,人还是得走向死亡,生命终结。
“而我不确定的是,我们与受赠者的人生是否截然不同。生命都会终结。也许没有人真正明白自己的遭遇,或觉得自己活得足够了。”
最终人类也和他们一样,接受再多再好的捐赠,依旧逃不脱终结的命运,不同意义上的人生终会走向同样的结局。
克隆人的宿命是循规蹈矩墨守成规地生活,即使如此,
去他的宿命,在有限的生命的,也可以活得很自在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