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课学点儿越南语、阿拉伯语、索马里语、西班牙语、印地语和汉语,有这么有趣儿的课吗?当然有!我上过,题图为证。
我想转行当英语老师,于是去学剑桥英语语言教学证书课程(CELTA)。澳大利亚是个多元文化国家,不论工作学习,总能碰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或同事。我们这期课程的6个学生,除了我之外,还有:硕士研究生毕业不久的印度裔美女,10岁时移民来的;图书馆工作的索马里裔美女,小时候在肯尼亚上过学,后来全家在澳大利亚安顿下来;读应用语言学博士学位的沙特阿拉伯女士,在沙特一所大学教英语,读博的同时,顺便读个CELTA,提高教学能力;头发花白的智利裔男士,小学时移民来的,做烦了财务工作,辞职来读书寻求机会;将近60的希腊裔女士,也是10岁随父母移民来的,可惜结课前退出了,让我们失去了学点儿希腊语的机会。一位英国女士负责大部分理论教学和部分教学指导,她大学学的德语和意大利语,在亚洲执教多年,会些越南语和一些汉语。这样的组合,即便是在多元文化国家,也非常罕见。
课程快结束时,导师宣布, 自选内容那堂课大家一起学外语,每个人轮流教,每人5~10分钟。本来以为很简单,上课的前一天,她又公布了规则,不能说一句英语,教学过程中只能使用你要教的语言。教室里一片唉声叹气,怎么教啊?
当当当,上课了,当然由导师先来。她拿出教具,先后拿起一个茶包、一个速溶咖啡包,一个杯子,做了个喝的动作,每次展示之后,说一个词。我们会意,开心地跟着念。她又拿起一张纸,上面有个大大的问号,说了一句话。我们自然也跟着念。可她又说了一遍,用手摸自己的耳朵,是什么意思?几次之后,明白了,要仔细听,不急着说。然后,懵懵懂懂地,我们练了个小对话,怎么问喝茶还是和咖啡,该怎么回答。越南语课程结束,学生们七嘴八舌、急不可待地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感受。小婴儿学语言是不是类似啊,什么都不懂,全靠猜?教初学者真难啊,没有共同语言的辅助,只能靠实物、动作和表情了!真正上这样的课时,会不会非常有挫败感?...
接下来,大家轮流上讲台,教授自己的母语。每个迷你课程结束后,大家都会发挥一下,讨论些或相干或不相干的内容。一节课下来,颇有些发现:阿拉伯语和索马里语的发音颇有类似之处,原来索马里语借用了不少阿拉伯语的词汇;索马里美女的印地语学得有模有样,是看宝莱坞电影的功劳,电影学习法效果不错;瑜伽课教练说的Namaste不是瑜伽专用词,是印地语打招呼用的;微信原来就是WeChat,汉语说起来像唱歌,没那么难;西班牙语有几个词在西班牙和南美发音非常不同,等等等等,不一而足。最后的讨论话题,居然落到各国近亲结婚的风俗上,楼歪的有点儿离谱,不过大家一致认为,这堂课是整个课程中最开心、最精彩的。
导师设计这么一堂课,当然是有目的的。本着儿童学语言先听,后说,再学写字的原则,我们学的东西都是最后讨论时才写在白板上的。亲身经历在什么都听不懂的情况下学习,才能体会到学生遇到的困难,也明白了,为什么教学时要运用所有可能的辅助手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