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时代起,老师就反复强调一定要做读书笔记。可是到底该怎么读书笔记,老师并没有明确指导。从那时起,我对“读书笔记”的理解,就是把书中喜欢的章节摘抄下来,所谓的读书笔记就是摘抄。学生时代这么做,工作后教导自己的学生时,也依然这么做。
今天阅读《洋葱读书法》,学习到卡片笔记法,才更新旧知,知道如何做读书笔记,怎样做读书卡片。
怎样做读书笔记?
概括起来就是六个步骤:标记—收集—整理—馆藏—输出—应用
这六个步骤可以组成一个金字塔,代表着四类阅读者的境界。
第一重境界:标记。
读书做标记,这是爱阅读人经常做的事。在这一境界,人数众多,标记的方法五花八门:或折页,或用荧光笔,或划线……这一重境界暂时无法区别阅读高下,可以说看似站在了同一起点。
第二重境界:收集。
到了这一重,有一部分人已经被刷下去了,为何?因为这部分人是书的奴隶,看到书中内容,如同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什么都是好东西,自己读书没有目的,见什么收集什么,不管是自己需要不需要。而另外一些人则目的明确,不会陷入“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地步,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只收集于己有用的精华部分——凡是能颠覆自己认知的、改变自己思维模式的、某一知识或概念的框架,都统统收集。
看似都在收集,境界全然不同,第一种人会原地踏步,而第二种人会螺旋式成长。
第三重境界:整理与馆藏。
收集不整理,就如同买了一大堆衣服,却杂乱无章地堆在衣柜里,分不清春夏秋冬,到穿衣时,一顿乱翻,结果自己买了什么衣服会统统忘记,或者明明记得买了一件大衣,就是找不到,读书也是如此,收集不整理,知识也会杂乱无章不成系统,书到用时找不着。
而将收集的内容分门别类的整理,就如同整理好的衣柜,打开衣柜,一目了然,四季服装分明,该穿那件,信手拈来。而且,不同的整理方法,会形成不同的风格。读书笔记的整理也是如此,别具个性的整理会形成个性的图书馆。
第四重境界:输出与应用。
读书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应用,学以致用。只是输入缺乏输出,就是一只装满书籍的书橱,
读书缺乏输出这一环,就无法形成读书的良性循环系统。要知道,有进有出这是自然规律。
输出的方式很多,分享给别人,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做成读书卡片,形成个人品牌课程,写书评……
到了这一步,蓦然回首,自己已经站在金字塔之巅,把众人甩到千里之外,成功蜕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