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繁华。车如流水马如龙,落雨兮兮的夜晚,街头巷尾的霓虹灯闪烁着迷离的灯光。
黑暗中,树桠不分彼此,紧紧缠绕。风中摇摆的树叶,孤独的挣扎着。潮湿的路上,憔悴的人坐在北京中路的马路边。倾倒的理想一落千丈,怎么还有勇气站在明天的朝阳上。
风声哭干了。我笑了。
我们究竟该奔至何处。跌跌撞撞,匆匆忙忙,眼泪装满了胸膛。我们还要背负多少生命的沉重。
#
“所以我们是不幸运的,爸爸”这是七岁的莫汉对爸爸说的。—《起跑线》。
一对开服装店的中产阶级夫妇拉吉和米图,为了让女儿进入本地的高级学校大费周章,教育人才本该一视同仁,学校却大搞三六九等,看不起这对在月光集市白手起家的父母。正常手续走不通,走后门不行,花钱贿赂也无果,最后只好冒充穷人侵占名额。
多么可笑。冒充穷人。
可贫穷…却无法那么容易教授。
拉吉去打工工资却被扣完,希亚姆把自己工资分给他,因为他知道“做父亲的,绝对不能两手空空回家”;图尔茜把稀缺的配给粮食分一半给把一切搞得乌七八槽的米图,因为他们知道睡觉空着肚子是什么滋味。……为了给“穷朋友”拉吉凑学费,希亚姆去碰瓷,弄伤了自己,用“私下解决”换了20700卢比。
你看,贫穷最悲哀的地方,是总觉得什么事情,只能拿命挡,在贫穷面前,命比纸还轻薄。
真诚是何等稀缺,可它只属于经历过悲伤的人。
政客偷窃穷人的粮食,建筑商偷窃穷人的土地,富人偷窃穷人孩子上学的权利。
可穷人还在努力的在生活阿。他们把所有的虔诚袒露在这个荒诞的土地,他们希望自己可以活的更好一点,想让自己的孩子摆脱自己同样的命运。翻涌的人海,他们终究被淹没。
这就是生活,太阳割切生活,生活割切穷人,穷人无言地接受着生活的切割。沉默,不哭泣,也不在多说什么。
自己开车的人当然有不同的时间表,就像搭乘拥挤公交车的人又有不同的时间表。
#
生活无非是分分合合。
《21克拉》中,因与富豪男友分手而破产佳音和为了省钱无所不用其极的王继伟机缘巧合的遇见,又在一个屋檐之下,过起了荒诞的流浪生活。
“一个人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他穷的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和希望,我们能挣多少钱是我们自己决定不的,但挣多少钱该怎么花,是我们可以决定的。花有限的钱,享受无限的人生,这是门科学。”这是王继伟曾经对佳音说的。可是,爱情早已失去了与金钱相抗衡的能力。不是金钱太滚烫,而是贫穷太可怕。
淋着雨,佳音哭着说。
“我讨厌每天天没亮就出去买菜”
“我讨厌每次洗脸水我都得攒着去马桶”
“我讨厌一张纸分开两半用”
……无法满足的消费欲望、重新跌落底层的恐惧。最后,佳音选择了离开。
电影是个爱情喜剧,故事的结局,彼此还是相遇了。
可生活,终究是现实的。苟且生活的痛苦,可未来的路还要穿过这座城市,要么选择离开,要么选择等待。一言不发。
#
打开一扇窗,远方的风吹来。我害怕凝视过去的双眼。
我出生于农历六月,那个季节有点微凉。老二。我们这一代家里有三个孩子的少之又少。父母在哺育我们的日子,他们稍纵即逝的青春一去不复返。
反顾过去的旅程,贫穷所带来的危害,远不止生活的不便,物质的缺乏,更可怕的,是对精神的逐渐摧毁。
* 早在童年时,因为贫穷,已觉处处低人一等。它让你在面对很多所爱、遭遇选择时,行动上犹豫不决,甚至逃避美好、自由和爱,自觉不配,自觉黯淡粗鄙,从而放弃主动权,被动地让命运牵着鼻子走。而且难以从骨子里袪除。
* 在我记事时,父母的争吵与厮打,开始了。
导火索都是小事情,一言不和,母亲就说,说了没几句就哭。
而我父亲就会动手摔东西。
多少次了,我眼前滚动着母亲默默无声的哭泣,眼前滚动着父亲歇斯底里的摔打。
事情的终结,往往以母亲的沉默而告终——母亲对生活的无望,我能感受的到。
暴风雨过后,有一阵短暂的宁静。
但不出两天,依然如故。
甘地说:贫穷是最糟糕的暴力。
但是能怎么办?
*因为没钱,所以,没人会重视医疗,有病能拖就拖。
而这形成习惯,有了钱后,也是如此。
非得到了要命的时候,才赶到医院。
但是,我甘愿穷,也不要失去他们啊。
*穷人。也越来越笨,不断地在贫困中不断地损耗大脑和心智。
苦役永无尽头,但穷人要活下去呀,能怎么办?
自我麻醉,忘却自己的无能。是最好的。
而随之而来的,是行为上的懒惰。
但又有什么关系?
#
绝大多数穷人孩子的心是孤僻,内向,焦虑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经历导致他们有自卑心理,但他们骨子里往往深嵌着强烈的自尊和过度的敏感。
谁甘心在这么繁华的世界里从此持一颗落寞的心。
于是,我们这些孩子情愿去那个每个悲欢离合都被漠视的城市里,同每人擦肩而过,冷暖自知。
#
“天要亮了,雨又停了,不要悲伤,完美本就是难以冀求的”
我在逆旅中,遥遥地从南来的熏风中辨出这句话。
愿你我在这个杂乱无章的世纪能走尽长街,也许,在变迁的岁月里回眸,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也是一件幸福的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