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修行,不在佛堂庙宇,而在我心

作者: 暗香屋 | 来源:发表于2017-06-25 05:58 被阅读128次
    真正的修行,不在佛堂庙宇,而在我心

    暗香清影

    总是羡慕身边的朋友,他们一到节假日,就天南海北四处旅游,或妻子儿女,或朋友三四,每到一处,风光片,美食,玩乐场景晒得朋友圈都要刷爆。

    我也曾一度对每个假期做出了精心设计,但到了节假日,总停留在了口头上。

    起初的几年,多半是手头拮据,旅游就是个烧钱的活计,衣食住行,各景点门票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如果心一发痒再禁不住买几样纪念品,于是,一趟出行,多半年精打细算省下来的的工资就全花光了,说不心疼故作豪爽,那是假的,因为日子还是要过的。

    再后来,经济稍微宽裕了些,又忙于家务,忙孩子的学习教育,忙着挣钱,所以,向往的景点都是在网上饱了眼福。

    有天与朋友说起,也是一样的感慨。

    朋友说,远处去不了,近处游玩一趟就简单多了。比如,当地就有很有名气的道教名山,何不去看看。

    于是,挑个闲暇日子,和朋友一同欣然前往。

    时值盛夏,日光灼热,从下仰望,山势挺拔险峻,山上苍松郁郁,隔了老远就听到悠悠的钟声。

    果比家乡无名山沟有气势多了。

    山路陡峭曲折,转弯处每每兀然显现一两处道观尼庵。正逢五一,游人甚多,前来朝香的占了大半。

    每一观前庵前常有几个十几岁的孩子,伶俐乖巧地叫卖着香火纸钱,且硬要拦了买那一撮香,一沓纸。那急切切的眼神和汗渍渍的面庞,叫人不忍拂其意。

    道观尼庵都不大,不时漫出浓浓的香火焚烧后的烟雾,有时又伴着飘飘翻落的纸灰,和着盛夏酷热躁动的气流,真有点透不过气来。

    外面呆久了,刚进观内,突然就觉得光线昏暗,一下子适应不了。

    每个观内都有塑像,塑像前备有香炉案几,旁边有功德箱,功德箱旁有一道人专门看管。

    像我这等凡夫俗子,还是头一回烧香拜神,竟然懵懵不知功德箱为何物,也不知各位大神主管何事,惶恐的敬了香就退了出来。那观内道人脸色顿时十分不友善,朋友出来提醒我,说一般香客都要在功德箱压点香火钱,多少随意,以体现祭拜祈祷诚意。

    游兴顿时少了几分。

    观里、庵里供的都是些泥胎塑像,好多的神像许是年代久了,上面积了厚厚的灰尘,有些泥皮已经斑斑脱落。

    这些塑像离人很近,伸手可触,稍不留心脑勺会碰上一只巨手,一把大斧,足把人吓一大跳。同行几个人,都是大气不敢出。

    看到其中一座塑像比其他小了些,正待凝神细看,不料那塑像微微动了一下,我不由毛发皆立,旁边一位女孩子大叫一声“妈呀”,就狂逃出去。原来是个活道人,身着灰道袍,头顶绾个发髻。不细看,那一身打扮和一张毫无生气的脸,与塑像一般无二。

    出了道关,我们便坐在山顶的空地上,暂且松一松气。

    天空澄净蔚蓝,伴了阵阵凉风,胸中的压抑渐渐散去。

    俯视山下,农家田舍掩映在绿树葱茏中,时隐时现,红瓦白墙,别有另一种景致。

    一块块农田,绿油油如一片平铺的毯子。

    远远传来拖拉机的耕作声,公路上不时传来汽车的马达声,人间的烟火气仿佛又来了。

    而身处山中,真有隔世之感,住久了,估计真个不知魏晋了。

    回想古时,为了炼丹,为了成仙,或为世俗所不容的人,做个清高隐逸之士,却来做了道人。

    但从没听说谁炼成过一丸起死回生或延年益寿的灵丹,也从没见过那个穿道袍的成了仙。如果要说真真修道之人,恐怕多数都是看破红尘的做了清高隐逸之士,但这样悄无声息的苟活一世,委实不是件乐事。

    今天也有人动辄就说看破红尘,做出一副世人独浊我自清的样子,墙上开始挂个难得糊涂字画,要不也学人抄颂佛经,想想大可不必。

    有人在喧嚣中能求得清净,外物不能强加到他身上。有人独处却烦躁异常,那是他心有挂念,起了波折。

    那么,墙上挂副难得糊涂就不糊涂了?出了家就六根清净无欲无求不为外物困扰了?

    忽忆起五柳先生的几句话:“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看四周,方觉世界之大,今所游之地只是一小小弹丸之地。

    真正的修行,不在佛堂庙宇,而在心中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真正的修行,不在佛堂庙宇,而在我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iylc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