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朋友,你最近身体不好,睡不好,内心焦虑。理解这种感受,因为也常失眠。
焦虑不会自然消失,如同智慧不会自然到来。
人总是相对乐观,以为随着时间的增长,会积累善的知识,拥有智慧。然而,路途总是在和各种观念斗争,接受生活洗礼,很多人为此迷失自己,甚至忘记了智慧代表着什么,谋生方法?取胜策略?
歧路亡羊是大多数人归宿,智慧总是世间少数人的专利。你问一个人,你智慧吗?一定很难告诉你,“我是一个普通人”,可是,谁又不是普通人呢?认清了自己,努力认清这个世界的规律,这是智慧的基础。
按照南怀瑾的《圆觉经略说》,智慧和般若相同,只是般若范围,包含了世间及出世间所有学问知识,翻译为智慧并不很贴切。在他看来,般若是什么呢?
按照佛学说法,成佛是智慧的成就,智慧通常翻译叫作“般若”。在经典之中,般若有五种意义, 为五种般若:(一)实相般若。(二)境界般若。(三)文字般若。(四)方便般若。(五)眷属般若。
什么是实相般若呢?就是悟了“圆觉自性,非性性有,循诸性起,无取无证”。到了无取无证,就是到了成佛的境界,也就是实相无相,没有境界的境界,就是道之本体。接下来的是起用,起用就不是无相了,而是有相有境界。
什么是境界般若呢?菩萨有菩萨的境界,罗汉有罗汉的境界,做一天功夫有有一天的功夫的境界,不修行也有不修行的糊涂境界,这就是境界般若。
什么是文字般若呢?悟了道,智慧开了文字学问自然好了。
什么是方便般若?就是各种方法,包括各种科学、技术、学问、气功、外道、魔道等等,你懂得越多,你的方便就越多。
什么是眷属般若呢?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这些属于眷属般若,属于行的部分,属于道德方面。
领悟虚空,培塑境界,懂得文字,寻找方法,构建道德。这是人走向智慧路的过程,一个经历斗争的人,“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看透了生活的无意义,依然努力前行,找寻构建意义。
茫然焦虑,爱欲煎熬困恼。《心经》上所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佛以眼不自见眼作比喻的,心就是佛,众生拼命向外找佛,所以无法明心见性。
“于实相中,实无菩萨及诸众生。”真正得了道,到了无取无证,或者说无修无证,此中无众生,无菩萨亦无佛。“何以故?”“菩萨、众生皆是幻化”,有成就的菩萨与凡夫众生,在一个大原则之下而言,都是幻化。
佛说:“性自平等,无平等者。”众生的自性本来都一样平等,佛与众生一样,甚至也没有一个叫平等的东西。平等是释迦牟尼佛先提出来的,因为世界上的人或者东西就其相而言,没有平等。
有趣在于千差万别,形形色色才叫世间。
找寻智慧的路,也千差万别,不过你必须经历,失眠是一个必然阶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