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歪是到山里逃过荒的人。
老歪去逃荒时有爹,有娘,有姐,有妹妹,还有弟弟,计划好要去舅舅家的。到了才知道,舅舅家过得也跟逃荒一样。在山里游荡了两年,爹死了,娘死了,姐姐妹妹死了,连小弟弟也死了。老歪哭了多少次,他自己也不记得了,他总说,在山里的那段日子,他是靠哭才活过来的。
他只有一个人了。舅舅觉得他还是回家才更有生路。一个七八岁的孩子,从山里回家逃生,真不知道会死会活,他舅舅也知道,但还是让他回来了。把他托付给一个吹糖人的,迢迢千里,怎么回到家的,他自己也不清楚。刚到村口,看见熟悉的老屋,想想去时一大家子人,本来是去逃生的,结果却都死在山里了,回来时只有他自己,亲人们的尸骨都没回来,不觉悲上心来,哭倒在村口。
七八岁的孩子竟也能自己长。老歪都是自己打水,冬天,井台上有冰,滑,有几次差点掉到井里,害怕;即使知道没人疼,也怕。夜里,一个人呆在偌大的院子里,害怕;一个人躺在空荡荡的屋子里,也怕……
老歪经常给村里人讲逃荒的故事。讲的最多的是路上有沼泽地,有很多人陷进去就再也出不来了。有个老婆婆领了个傻儿子,傻儿子一下子就掉下去了,他喊啊,等老婆婆扭头看时,他已经陷到脖子梗了。老婆婆一看,哭了。但不敢拉呀,那样自己也会陷进去。没办法,就给了傻儿子一个窝窝,自己留了一个窝窝,边哭边对傻儿子说:你就看命吧。她不敢留下来陪儿子,要跟上逃荒的队伍走,要不兵荒马乱的,一准也得死……老歪也总是边说边哭……
老歪终于长大了,而且一长就长成了大龄剩男,该找媳妇儿了。费了好大的劲儿才找了个媳妇儿。老歪媳妇儿也是从山里来的。可能是有点儿水土不服,总是生病。在村里人的记忆中,老歪总是拉个平板车,拉着媳妇儿到处看病,从这个村拉到那个村,从年轻拉到中年,再拉到老年.他媳妇儿静静地坐在车上,好像一切听天由命的模样……
老歪家的人渐渐多起来了,自从媳妇儿进门,年年添丁进口,先一口气生了四个儿子,大喜;又生了四个女儿,按农村的习俗,是小喜。孩子们往院子里一站,楼胡梯凳一样,一个比一个高一点儿。老歪家里晚上是要清点人数的:大歪,二歪,三歪,四歪,大妞,二妞,三妞,四妞。据说还要数一下人头儿,看够不够。经常听见老歪媳妇儿在胡同口扯着嗓子喊:大歪,二歪……一喊就是一大溜……
老歪家就三间破屋,在风雨中还飘摇的那种。听人说老歪家里是没床的,在地上干砌个砖池子,里面铺上些麦秸秆儿,一家人一溜躺下。就盖一条被子,不分冬夏,还是露着黑棉絮的那种。每当听别人这样说老歪家的被子,我就会想到杜甫的“娇儿恶卧踏里裂”的诗句,老歪,是享受了诗人的生命待遇了。
老歪吃饭总是端着碗出来,即使在下雨天。老歪喜欢吃面条,有时候下雨,他一面吃一面往外走,面条吃完了,雨水也下了大半碗,老歪不计较,当成面条汤,全喝了。
老歪媳妇儿吃饭也不喜欢在家,也是端着碗坐在胡同口的石头上吃,吃过饭碗往旁边一放,就开始剔牙,边剔还边打饱嗝,那饱嗝打得山响,有时候还会把上学的小孩儿吓一跳,大家都拿奇怪的眼神看她。
其实老歪是很智慧的,尤其是对付他孩子腹泻。只要一个孩子腹泻,其他孩子都要陪着一起治病,用的是物理疗法。他把孩子们往打麦场上一撵,让他们全都坐在太阳晒的滚烫的地上,他自己坐在树荫下看着,谁的屁股都不许离开地面,一天功夫,孩子的腹泻就会好。这办法很有效,也没副作用,关键是,省钱。
有一次老歪自己病了,本来是犟着不看的,可难受的厉害。没办法,就去乡医院拿了药。医生一再嘱咐:三天的药,要按量吃。老歪答应着,心理却想:不就几片药嘛。回到家,往手心里一倒,一仰头,就都吃了。结果差点没了命。
老歪总穿大腰裤。当时流行前开的拉链裤。老歪也做了一条,不知道怎么穿,经过认真考究,认为拉链是穿到后面的。一到大街上,惹得大家笑得前仰后合。
老歪饭量大,村里人都知道。有一次村干部在馍铺吃馍,老歪去馍铺借东西,他是不舍得买馍的。几个人围着老歪打赌,说老歪只要能吃下五斤馍,牛肉随便吃,吃完了不用老歪拿钱;如果吃不完五斤馍,连他们吃的也要老歪把钱拿出来。老歪一听,二话不受,抓起馍就吃,一口气吃了五斤馍,三斤牛肉。大伙都看呆了,有明白人拦住了老歪,不敢让他再吃了,怕撑坏了。老歪停下来了,很多人的眼都看直了。大伙七嘴八舌的议论着,老歪却一句话都不说,双手捧着肚子,自顾走了。村长不放心,叫人后面跟着。陪他的人说,一直陪老歪到半夜,不敢让他睡觉。后来老歪提起这件事说,再怎么样也得吃完,他可是要命有一条,要钱,一个子儿也没有。
老歪不认识字,每年贴门对都发愁,不知道字怎么算是站着的。老歪记得他娘说过,扫帚都是大头朝上,字也一样。可老歪照这样做了,有好几次字还是倒着站了。因为吃过不识字的苦,老歪决定让孩子们都上学。
让这群孩子上学,的确是老歪一笔不小的支出,尤其每年交学费的时候,老歪恨不得把自己掰成八瓣,即使掰成八瓣也不够孩子们交学费啊,实在是力不从心。大歪,二歪,三歪脑子一般,这学不上也罢,就这样算了把;四歪脑子好使,就留他一个吧。更何况,不上学还是劳力,多多少少都能分担家务了。
只有四歪一个人上学了。家里人多,孩子多,就东西主贵。老歪家里是有规矩的,其中一条是:谁的碗打烂了,谁就等别人吃完了再用别人的碗吃。可巧四歪的碗打烂了,他每顿饭都得等人家吃完了再吃。这也没啥,就是上学天天迟到。老师家访,了解到了这种情况,把老歪狠训了一顿,可结果也没变化,四歪上学还是天天迟到。后来村里人吓唬小孩都说:好好吃饭啊,要不碗打烂了不给你买……
孩子上学的时候难,愁学费;孩子慢慢长大了,老歪更难了,愁啥?愁给儿子们找媳妇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