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要怎样说才有料?

作者: 9a18c139a439 | 来源:发表于2018-09-06 20:08 被阅读17次

1

偶然机会,作者成了我朋友圈里的人。杨斌老师向我推荐了他的书《有料:话就该这样说》,碍于面子加上好奇就买下了此书。说实话书价小贵,能否物有所值呢?看了内容再评价。

整本书的架构有三篇组成:取料、倒料、加料。书总共十四章,章下又有数个小节进行逐个分析。那如何说话“有料”呢 ?

料是读出来的,读多了自然就有料了,这点认同。那书要怎么读呢?读书法有很多种,作者在书中推荐了“SQ3R”读书法,它通过五部分完成:浏览、提问、阅读、复对和复习。

那怎么读透作者的思维逻辑呢?简单说,就是把书本的内容变成自己的。通过过程让自己成长,通过整合资源、运作制定出适合的方案,最后把书本的内容无限延伸,变成更高一层的知识。

什么方法获得?随时随地读书取料,给自己创造出更多的读时间。根据自己的现实情况,制定出一套个性的阅读方法。

没读过书的人就是没有文化的人吗?不,他们还有一种获取的“料”途径就是无字书。那无字书读的什么?无字书可以通过社会获得,能从中读到事理、形势、人性,谋略,它统称为“四读”。

天地间有两本书,一种是看得见的有字书,一种是看不见的无字书,但博大精深是它们共同点。有字书和无字书的不同处在于,一个足不出户,一个要走遍天下。

2

事理就是事物的道理和奥妙,要想懂事理必定要从心态、学识、视野等内在的位置来决定。形势是看明白事情的发展趋势,要想懂形势需具有敏锐的嗅觉,对事情发展的趋势能洞若观火。

读人性,即是读人的需求和喜好。要读懂人性,需懂得去发现,去挖掘,去引导和培养。读谋略,谋是计谋,略就是战略。谋针对短期的,针对一件事情或一时的;略是针对长远的,针对事物发展始末的。要想读懂谋略需超常理而设,合势而设和依人性而设。

民间有高人,民间有智,从民间取料。民间“有料”特点是有草根味道,讲究实用性,融合了大众的智慧。民间的琐事虽小,理确不浅,我们可以从中吸取为人处事的经验教训,也可从中获得说话的素材。民间的段子、艺术、故事和俗语都有可取之处,运用到语言上自然锦上添花。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见多才能识广,识广才能言之有料,但是游历与旅游不同。旅游就是去看一下,没有看到去看一下,没有听到的听一下,没有吃到的吃一下。总之,就是浅尝辄止的感受一下。

游历不仅是游,更是历,是有目的历练。用心去体会和感悟,走过的路,看过的景,碰到的事,感受到的风土人情,由此留下深刻的思考和回味。

说话“有料”还可以从总结中获得,总结是对经历的,看过的,听过的事物进行系统梳理。它是对人生阅历的提炼,总结的越多,人越聪明睿智,说话时料就越多。总结的最终目的就是一针见血,入木三分,一语中的。

通过上面的方法获取了“料”,要建立大脑材料目录,做好管理;平时取料时,要有意识的按照材料目录进行存放;建立料与料之间的关联性,以及时常进行盘点、激活和升级。

综上所述,通过再整理和升级成为了“语料”。有了原始积累就等于家中有了粮,开口说时就有了内容可说,然后准备把料倒出来。那怎样才能表达流畅呢?这与“语流”有着直接关系。

3

要做有料的表达者,第一是有料,第二是把料倒得出。当两者都具备时,才能“成于内而形于外”。那怎么做呢?那就是建立说话模式,让说话有规律化。

什么是“语流”?简单说,说话就像流水一样,把字、词、句流畅表达出来,称为“语流”。把由“语料”形成“语流”的表达套路称为“语流模式”。语料有层次性,它一般用四个角度来论证和阐述主题。

“语流”的推进过程是什么?“起语”起个线头,围绕一个表达“主题”,整合“语料”,横向推进,纵向推深,两个方向,巧妙过渡,层层递进,推向核点,中间偶尔插个话,阐述完毕,结语收口。

如何用好“语流模式”?明确主题,开口之前必须弄清楚,通过表达,要传递什么,需说明什么,要解决什么。

主题确定了,就选择几个角度作为表达的切入点对事情进行阐述,用透视事物和解剖事物的角度来回复主题。需注意的是,视角一般不要超过五个,因为数量多对听的人是记忆负担。

主题明确了,视角锁定了,表达的骨架就有了,表达盘面也就基本成型了。视角要绝妙,有创意,可是从不同的角度寻找合适切入点。总之,就是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不要人云亦云,没新意,没境界。

这是一本教人说话的书,而我看来它是一本教人写作的书。比如书中的“语料”,就是写作的“资料库”,“语流模式”就是一种写作的模式,“开库”取料就是写文时从资料库取出来,并且反复修正、利用的过程。

语料衔接分硬连按和软连接。硬连接是写作中启用明显的关联词、序数词和方位词让文章的段落间起倒承上其下作用。软连接是通过字词的意义连接起来,词语和语句之间的连接主要凭借助词、语句意义和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来实现。

相关联插话增加效果性,或是辅助能主题,但是无关联插话索然无味。把“语流模式”运用在日常练习上,然后熟能生巧,就形成了一套完整模型。

4

如何开头?写文和说话都一样,开头很重要。开头的精彩才能引起读者和倾听者对主题的兴趣。作者在书中分别介绍了开门见山、借题发挥、借话入题、互动切题、故事导入、出奇制胜和自嘲开路的方法起到增光添彩的作用。

如何结语?成功的结语起概括、强调和升华的作用,它内容有深度,语言有力度,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作者在文中介绍了两种模式:一种是常用收口模式:总结+感谢,另一种则是特别收口模式:总结+收口技巧+感谢。收口技巧包括用故事、呼吁、名言、诗词和对联来收口。

叙述形态的关键三点是框架结构、线索、详略得当。说理手法有哪些?事例说理,对比说理,以证说理,引用说理和故事说理。

语体的风格包括书面语体和口语语体。书面语语体用词精准,句子规范,句式完整,语言严谨、典雅庄重,逻辑性强,简洁明亮,有明显的书卷气息。口语语料体用词自由,语法结构简单,多用短语和省略语句,语言亲切,通俗、易懂、自然、朴素,生动活泼。

书面体语言容易让人产生距离感,而口语体语言通俗具有交流感,像是在面对面沟通有亲切感。所以,最佳的运用方式就是两种语体并用。

什么是“加料”?加料是通过挖掘汉字的料,通过口语的修辞艺术,使说话变得更加有料。那怎样挖掘汉字之美呢?作者在文中具体介绍了八种手法:谐音手法、押韵手法、拆字手法、数字手法、同字换位手法、同字词组手法、周匝手法和新词手法。

艺术的倒料需要给语言化妆,那如何化呢?利用以下八个方法更凑效:顶针修辞法、排比修辞法、仿拟修辞法、曲解修辞法、层递修辞法、数称修辞法、衬跌修辞法和算术修辞法。

不知不觉书读完了,好像有些收获。说话和写作有许多相同之处,从“取料”到“倒料”再到最后的“加料”,它用简单直接的方法告诉读者,怎么把话说得漂亮、有吸引力。

那么,现在回到文首的问题:这本书物有所值吗?我用俩个字回答“不亏”。原因有二:第一,它是一本工具书,说话是人必备的技能,人人都希望说一口漂亮话。第二,书中有干货。我用学习的态度认真精读这本书,文中的干硬笔记稍多,请看客们谅解。

评书

1、书名:《有料:话就应该这样说》

2、5分制打分:4.5分

3、是否再读:会。

4、一句话总结:有料的说话有三要,一要腹中有料,二要有技巧的倒料,三要有艺术的加料。

相关文章

  • 话要怎样说才有料?

    1 偶然机会,作者成了我朋友圈里的人。杨斌老师向我推荐了他的书《有料:话就该这样说》,碍于面子加上好奇就买下了此书...

  • “写话”,怎样才像“话”?

    统编教材从二年级开始出现“写话”教学板块。二年级上册共设计3次:第一次为纪实型——写自己喜欢的玩具;第二次为...

  • 话要这么说,孩子才爱听

    案例一: 最近这段时间孩子的学习成绩进步很大,班主任老师还特意给妈妈打了电话表扬孩子最近表现很好,学习很努力,成绩...

  • 不同凡响——30天写作营

    转眼30天训练营要结营了!在这三十天里,学会了怎样给自己的文章取个吸引眼球的名字;怎样能够写的文章有料;怎样...

  • [DAY 21] E1 天天快报

    天天快报:全国范围内的大规模出街广告 范冰冰:有料才能更有范儿;吴亦凡;有料才不凡;TFBOYS:有料才高能;SN...

  • 三味书屋特训班第3课

    阅读《有料》读后感 书名:有料,话就应该这样说 作者:杨斌 书的前篇《舌尘上的智慧》 本书分为三大部分...

  • 要怎样才对得起

    今天去交接工作,现实的情况跟昨天的截然不同,但是没有一滩烂泥,谁请泥瓦匠? 只有生病了,才想起看医生,同样的道理,...

  • 脾牛科普:油盐酱醋糖,对宝宝健康的宜与忌

    今天就聊聊这个“有料”的话题:宝宝多大能吃盐、糖、酱油?辅食调味,到底怎样添加才健康? 宝宝吃盐=喂毒? 这样添加...

  • 学会说话,展示你的个人魅力

    书籍:《有料——话就应该这样说》 作者:杨 斌 出版社:企业管理出版社 第一章 人生本该“有料” 第二章 “料”,...

  • 有料姐说

    好朋友(男闺蜜)谈恋爱了,真心替他开心。 他说总有一份不完美,人生大致就是这样吧。 尽人事,听天命。 是的,我们都...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话要怎样说才有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jkfg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