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说:“弘一法师是我们时代里最有才华的几位天才之一,也是最奇特的一个人,最遗世而独立的一个人。”
前半生,他是世家公子,享尽人间繁华;
后半生,他却遁入空门,常伴青灯古佛。
命运把他推上巅峰,又将他抛于谷底,让他得到人人艳羡的一切,又让他失去所有。
在这样的大起大落中,他渐渐领悟到:
人这一生,就是悲欣交集的过程。
不是所有的愿望都能实现,不是所有的故事都能圆满。
人世间的大多数事物,我们只能暂时拥有。
明白了这一点,你也能放下执念,释怀过往,和自己达成真正的和解。
01
不适合你的关系,强留不住。
正所谓:“人间枝头,各自乘流。”
每个人都会因为不同的际遇,奔赴各自的人生渡口。
李叔同也不例外。
1898年10月,变法风潮失败,李叔同被迫举家迁往上海。
在那里,他结识了人生中最好的朋友——许幻园。
两人常常聚在一起,吟风咏月、喝酒赋诗。
在李叔同困难的时候,许幻园还专门留出自家一个院子给他居住。
可在现实面前,再深的情谊,也终会出现裂隙。
1914年,一场政变引发了金融震荡,许幻园万贯家财,一夜之间化为乌有。
自此之后,两人在志向上出现了分歧。
许幻园不甘平庸,不愿就此沦为草芥,决定进京谋生;
李叔同则安于淡泊,留在原地,继续任职教员。
在一个大雪天,许幻园在李叔同家门外喊道:“我破产了,就此别过。”
此后,两人再未见过面。
正所谓:“与君同舟渡,达岸各自归。”
世间的感情,大多如此。
人们会因志趣相同而走在一起,最终也会因为追求各异而相忘于江湖。
鲁迅和胡适曾在一起工作,因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新文化运动初期,他们成了彼此欣赏、亲密无间的战友。
工作上,两人经常书信往来,讨论时事,力挺对方的新作。
平日里,鲁迅还会邀请胡适到家中闲聊,品尝自己夫人亲手做的饭菜。
但由于对时局看法不一,两人开始走向了不同的道路。
鲁迅观点激进,主张用暴力变革推动社会发展;胡适偏向保守,认为还是要走改良的道路。
后来,胡适为实现自己的治国理想,见了废帝溥仪。
鲁迅得知后大怒,毫不留情地斥责他“出卖灵魂”,并多次公开嘲讽对方。
两人最终渐行渐远,不再往来。
电影《山河故人》中写道:“有些人注定只能陪你走一段路,迟早要分开。”
年轻时,我们也曾经幻想遇见便是永远。
后来才明白,一段长久的感情除了有乍见之欢,更需要观念相合,步调一致。
可能是因为他抱负不凡,想去远方闯荡;你却与世无争,享受当下的舒适。
可能是因为他愤世嫉俗,寻求极致的灵魂;你却温和包容,追求平和的思想。
正所谓:“志向各异,行不同路。”
人与人一旦变得不再契合,关系就注定会慢慢疏离。
面对离开,微笑着挥手道别,就是对彼此最大的尊重。
02
不属于你的东西,强求不来。
1880年,李叔同出生在天津的一个富商家庭,师从名士,文采斐然。
同那时众多的文人一样,他从小便立志要通过科举取仕。
然而,他的考试之路却一波三折。
18岁时,他参加了儒学考试,名落孙山。
19岁时,他二次考试,依旧无果。
后来,因为家中变故,他带着母亲和家眷移居上海,但这并没有影响到他的决心。
23岁时,他再一次鼓足勇气,参加了浙江省的乡试,还是不中。
面对三次落败,起初李叔同也耿耿于怀,心生不平。
人人都说自己的文章好,可怎么偏偏就没有高中的命呢?
但渐渐地,他认清了现实:科举已经不可能成为自己的出路。
与其死死抓着那个空洞的功名不放,不如放手,干点踏踏实实的事去。
时逢新思潮兴起,他便加入了先进青年的队伍,开始写话剧、编歌曲,为新文化的兴起献力。
后来,他的艺术才华日益显现,在整个上海都小有名气。
有一句话说得好:“世界上最大的牢笼,就是内心的执念。”
自由和快乐,只属于那些无欲无求的人。
倘若你得不到又放不下,只会徒增痛苦,备受煎熬。
提到这里,让我想到了另一个故事。
《白鹿原》中的鹿子霖,家业丰厚,在当地颇具威望。
可他却不满于此,一直对白嘉轩的族长之位虎视眈眈。
心怀嫉妒的他,四处游走贿赂乡人,最终也当上了白鹿原的乡约。
但他上任之后,却隐匿账目,中饱私囊,逼着乡亲们交苛捐杂税。
在他的步步欺压下,乡亲们发起了反抗。
最终,鹿子霖锒铛入狱。
他怎么也想不到,当初的不惜代价获得的一切,到头来还是一场空。
《周易》有言:“世间万事万物,冥冥之中自有定数。”
有些东西,都是命中注定的。
踮起脚尖来去够,反而会扭伤自己。
当你学会放手,抬头向前看,才能解开心结,找到新的出路。
人生苦短,不妨看开一些。
不属于你的权财,不必过分执着;不是你的功名,也不必刻意争抢。
以平常心看待大起大落,以欢喜心珍惜一切所得。
当你开始接纳现实,用心体会当下的人生,每一个日子都会比从前过得更加踏实。
03
不匹配你的生活,勉强不来。
《楚门的世界》里说:“我总是有这样的感觉,好像一生都身不由己。”
为了满足他人的期待,许多人都会屈服于现实,过上庸常的生活。
哪怕如落叶一般随波逐流,也没有勇气重整自我。
但李叔同,却大胆地选择了一条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
前半生,他尝尽了红尘间的百般滋味。
他渴慕爱情,却始终无法拥有一段专一长久的爱恋;
他追寻理想加入变法浪潮,却在失败后被迫逃亡;
他洗尽铅华,站上讲台,兢兢业业地传道解惑,却仍旧要应对各种复杂的人情往来……
多年以来,他将自己的使命全数承担,却依旧绕不过生活的悲苦。
重重困苦,让他不禁反复思量:这真的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吗?
一次,他与好友夏丏尊在湖心亭吃茶,夏丏尊说:“像我们这种人,出家做和尚倒是很好的。”
这句玩笑话,李叔同听进了心里。
他开始到西湖旁的虎跑寺拜访,实行轻断食,向大师探寻佛理。
渐渐地,他变得内敛起来,爱上了离群索居,常常独处一隅,任由灵魂自在地悠游。
没过多久,他便决定彻底皈依,削发为僧。
从此,艺术界少了一个艺术家李叔同,佛学界多了一位高僧弘一法师。
寒冬腊月,他忍住严寒,打坐诵经;
清冷深夜,他静思己过,参禅悟道。
没有了锦衣玉食,他也不再四处奔忙,这样清苦克制的生活,反而使他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舒适。
世人皆以为他是一时起意,只有弘一法师自己才知道,这便是最好的结局。
曾仕强说:“每一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你要找到自己要走的路,不要老去看别人的喜悲。”
这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生活模板。
有人喜欢山珍海味,也有人偏爱粗茶淡饭;有人追求功名利禄,也有人甘于平平淡淡。
不要勉强自己,去活成别人期待的样子。
你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规划出一条独一无二的人生轨迹。
人生很短,倏忽即逝。
愿我们都能找到心中所向,然后坚守一生,全心全意,永不停息。
▽
《增广贤文》中写道:“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这世间的一切,不是你的终究会离开,该是你的早晚会属于你。
遇见了就拿起,失去了就放手。
或得或失,都是命运最好的安排。
凡事只要竭尽全力,争取过、努力过,就没有什么可遗憾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