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生格局的修炼随笔散文成长励志
年少不懂白居易,懂得已非少年时

年少不懂白居易,懂得已非少年时

作者: 心灵小康有故事 | 来源:发表于2019-05-18 20:47 被阅读86次

    小时候,跟着老师读“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就觉得这诗真美。

    老师对白居易诗的评价是:“语言优美、通俗、音调和谐,形象鲜明、政治讽喻。”那时不懂那么多,我能理解的就是“语言优美,通俗易懂”。

    上了大学,古代文学老师对白居易的诗评价极高,重点强调:“白诗浅切平易的语言风格、淡泊悠闲的意绪情调,都曾屡屡为人称道。”

    那时我就想,白居易大小也是一个当官的,生活闲时很正常。课堂上所了解的白居易生平,都是他何时升迁何职,何时被贬到哪里,什么时间创作了哪首诗词,都是泛泛而谈,其实对了解诗词的意义不大。

    直到几年前听南京师范大学郦波老师讲白居易,我才真正读懂了白居易。

    其实,白居易流传最广,也是最打动人的诗词《琵琶行》和《长恨歌》都是跟他的感情生活息息相关的,不了解他的感情生活,就不会真正读懂他的诗。

    白居易有个青梅竹马的恋人,她有个很好听的名字,叫湘灵,活泼美丽,粗通音律,歌唱的很好。到白居易19岁、湘灵15岁时,情窦初开,两人便开始了初恋。

    白居易27岁的时候,为了生活,到外地去,但他日日思念湘灵,写了很多思念湘灵的诗。比如著名的《寄湘灵》:泪眼凌寒冻不流,每经高处即回头。遥知别后西楼上,应凭栏杆独自愁。表达了深深的思念之情。

    白居易29岁考上进士,向母亲要求与湘灵结婚,但被母亲拒绝了。湘灵只是个普通家庭的女孩,白居易的母亲认为门不当户不对,以死相逼,坚决不允许白居易和湘灵结婚,而且也不许他们见面。

    白居易到长安任职以后,因为思念湘灵,坚决不与别的女人结婚。并三次写了怀念湘灵的诗:《冬至夜怀湘灵》、《感秋寄远》和《寄远》。

    白居易37岁时才在母亲以死相逼下,与同僚杨汝士的妹妹结了婚,成了唐代名诗人里最晚婚的人。

    白居易结婚后很多年还写诗思念湘灵。例如《夜雨》、《感镜》等。

    被琼瑶阿姨用过无数遍的“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就是这时候写的。

    后来白居易蒙冤被贬江州途中,和杨夫人一起遇见了正在漂泊的湘灵父女,白居易与湘灵抱头痛哭了一场,并写下了题为《逢旧》的诗。这时白居易已经44岁,湘灵也40岁了,但未结婚。

    因为此次的相逢,才有了千古名作《琵琶行》:“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年轻时曾经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一个官员,遇到一个歌女,就会哭成那样吗?

    现在才明白,白居易的内心藏着多么深痛的苦,湘灵是他一生的挚爱。那种爱而不得,那种深深的无奈,那种无力回天,是怎样的痛心疾首啊。

    《琵琶行》中 “枫叶荻花秋瑟瑟”“别时茫茫江浸月”等句,将凄冷的月色、淅沥的夜雨、断肠的铃声组合成令人销魂的场景,以瑟瑟作响的枫叶、荻花和茫茫江月构成哀凉孤寂的画面,其中透露的凄楚、感伤、怅惘意绪为诗中人物、事件统统染色,也使读者面对如此意境、氛围而心灵摇荡,不能自已。

    8年后,白居易回京途中,去符离探望湘灵,那个当年的邻家女孩已经不知去向了。这段长达35年之久的恋爱悲剧才划上了哀伤的句号。

    湘灵成了白居易心头一生的痛。

    所以,当我听见《经典咏流传》,王铮亮一开口唱出:“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我的眼泪瞬间奔涌而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年少不懂白居易,懂得已非少年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kkxzqtx.html